《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22 09:34: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精选2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分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精选20篇)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99页、练习十九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大家喜欢打篮球么?喜欢看篮球赛么?他是谁呀?(出示照片)这里有一项关于姚明的数据统计:姚明在NBA比赛中的罚球命中率一向很高,前两个赛季罚球命中率高达81%,但上赛季下降到了78.3%。

  2、大家认识红色的数吗?认识的举手,真不错,我们大约百分之九十的同学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么?板书:认识百分数

  二、例题教学,引出概念。

  例1:学校篮球队组织投篮比赛,我们来看看比赛的数据显示。(出示表格)

  姓 名投篮次数 投中次数

  李星明 25 16

  张小华 20 13

  吴力军 30 18

  1、如果你是评委,根据这张表格里的数据,你能判断出谁是冠军么?

  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想法。

  2、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讨论,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比较方法,如:谁投中的次数多,谁的成绩就好一些;谁失球的次数最少,谁的成绩就好一些;算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增加一栏)再比较这几个分数,谁大就表示谁的成绩好一些。

  那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也叫投中的比率。出示“投中的比率”

  3、口答三名队员投中的比率(出示完整的表格)

  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你能比较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学生自主探索比较的方法。

  4、学生汇报方法,教师板书。现在能很快看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张小华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

  5、表示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再让学生说一说、的实际含义。

  说明:像上面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显示)

  6、这是百分数的意义,那百分数怎样写,怎样读呢?学生自学课本99页“试一试”上面的内容。

  你觉得写百分数时要注意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板书:64%

  你会读这个数么?读作什么?(百分之六十四)一百分之几写成百分数,就要读成百分之几。

  一起读65% 60%

  说出读出下面的百分数,并说出每个百分数的含义.

  1、五(2)班有50%的同学会游泳。

  2、某种商品打“八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

  3、一件毛衣:100%羊毛。

  在小组里说一说这些百分数的含义,再组织学生在班级中交流。

  7、下面我们来动动手,拿出本子,请大家在规定的时间里写些自己喜欢的百分数,要求一个比一个写得好。记时开始。(巡视)

  (1)你写了几个?如果老师要求写十个,那你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几?

  学生1:我写了5个,我完成了50%

  学生2:我写了7个,我完成了70%

  (2)实物展示过程:

  a. 写得好吗?100%正确,该怎么读?(百分之一百)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是小数么?

  b. 如果你写了12个,那你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几?

  哦,看来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大于100,也可以小于100,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8、刚才我们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又自学了百分数的读写,你们很能干!

  三、分层练习,加深理解

  1、我们六(1)班有男生17人,女生18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94%,根据这句话,你会填空吗?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男生人数和女生的比是( ):( )。

  (1)说说你是怎么填的?

  (2)百分数又可以看成是一个怎样的比?(后项是100的比)所以把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百分比的后项始终是100。

  2、课前老师计算出了我班的近视率,六年级一班的近视率是70%。

  (1)说说什么叫近视率?

  (2)回答问题

  再来看看三位同学投中的比率,又可称为投篮什么(引出投篮命中率)

  这是六一六二班成绩情况表,2个班的优秀率是多少?

  引出优秀率,什么是优秀率呢?(优秀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项目 优秀人数总人数优秀率平均分

  六(1)班 17 35 48.6% 85.7

  六(2)班 19 38 50% 85.0

  3、那你又能举出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百分率么?(命中率、优秀率、出勤率、及格率正确率、成活率、合格率)

  看来百分率也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白分之几,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率,你同意吗?

  明确:百分数的本质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因此把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是合适的。

  4、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百分数?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教材第82-8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正确读、写百分数,理解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联系和区别。

  3、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引导理解、自主学习、同桌互说、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学习数学,每天都在和数字打交道,除了整数、小数和分数,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看到这样的数(出示课件)。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数呢?

  2、指名说一说。

  3、师说明:像14%、65.5%、120%……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4、揭示课题: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百分数的影子,说明百分数很常见,也很重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百分数的意义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很多百分数,那你知道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吗?

  1、引导学生理解情境图中90%的意义。

  2、讨论交流:图中每个百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指名汇报。

  3、质疑:百分数究竟表示什么?用自己的话总结百分数的意义。

  4、归纳总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5、结合PPT中的百分数,同桌互说这个百分数的意义。

  6、指名汇报,师生评价激励。

  (二)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过渡:为了和分数有所区别,百分数有自己的读法和写法,那我们应该怎样规范地读、写百分数呢?

  1、生自学教材83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

  2、生尝试写20%,全班交流百分数的写法,师介绍印刷体和手写体的区别,并示范板书。

  3、生自主完成做一做第1题,同桌互相检查,汇报完成情况。师评价激励。

  4、怎么读百分数?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三)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过渡: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和分数的关系很密切。

  出示课件:选一选、填一填

  50%、3/4、2/5、70%

  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面粉的重量是大米的( )

  一根电线长( )米

  2、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3、质疑:能不能说一根电线长50%米?为什么?

  4、同桌讨论、归纳总结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四)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1、出示课件,感受在调查、统计中,百分数更便于人们进行比较、分析。

  2、介绍83页“你知道吗?”,渗透数学文化。

  三、巩固应用

  闯关练习(出示课件)

  第一关:我会读、我会写(练习十八第1、2题)

  第二关:火眼金晴判对错

  第三关:看成语、猜百分数

  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百分数有了哪些认识?

  五、板书设计

  认识百分数

  像14%、65.5%、120%……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0% 读作:百分之二十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单位‘1’”和“分数单位”两个概念,知道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组成的,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

  2.突出“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计量功能,沟通分数和倍数的联系,把分数放在数的体系中来认识,为后面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做好认知铺垫;

  3.在活动中反复感知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计量功能的同时,培养单位意识,渗透单位、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

  【学习重点】理解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

  【学习难点】领悟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计量功能。

  【课前谈话】

  有位同学分享了老师带来的苹果,好吃吗?

  什么味道?

  还有什么味?

  数学老师带来的苹果还应该有数学味吧!

  想一想,你吃了多少苹果?()

  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完整的表述)

  说得真完整!首先,说明了分的是一个苹果。其次,强调了平均分(板书:平均分)成4份;更重要的是清楚地告诉我们:每份是谁的。谁能象他这样完整的说一下的含义?(生说)

  这节课我们就以分苹果为例再次认识分数。

  【教学过程】

  (一)理解分数,认识“单位‘1’”和“分数单位”。

  1.借经验,扩展分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情景:我吃了8个苹果的。)

  师:丽丽的妈妈买了8个苹果,丽丽吃了其中的一部分,是几个呢?

  生:丽丽吃了2个苹果。

  师:你是怎样猜出2个的?

  生: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

  师:有问题要问吗?

  师:我有疑惑:昨天我们分的是一个苹果,一个苹果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用1来表示(板书:“1”),我们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不够一个整体(板书:不够),所以我们用了比1小的来表示,这一点毫无疑问。而这里,丽丽吃的可是2个苹果呀,怎么也能用来表示呢?生1:因为这里是把8个苹果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4份。

  生2:虽然每份是2个,但它还是不够一个整体,因为这里一个整体指的是8个苹果。

  师:奥!我明白了:原来你们是把8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圈起8个苹果)。这样看来2个苹果当然不够一个整体了,用表示也就理所当然了!是吗?(是)

  师:经过这场小小的辩论,我们对的理解是不是更深刻了?!那你们能完整的说出在这里的含义吗?试试看!(教师指图引导说)

  师:老师来规范一下语言:(边指图边说)把8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分,每份是这8个苹果的。

  (同桌互相说,再指名完整地说。)

  2.提升经验,认识单位“1”

  师:(课件依次出示)如果是1200个苹果,能不能看做一个整体?一堆呢?你能分别得到它们的吗?

  (随着学生的描述,教师演示课件)

  师:请你对比思考,由分1个苹果到分8个、1200个再到一堆,这其中什么在变,什么不变?(课件依次出示四幅平均分图)

  生:个数在变,不变。

  师:为什么不变呢?

  生:因为都是平均分成4份。

  师:这么说这个分母4是由谁决定的?

  生:是由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决定的。

  师:与这个整体是几个苹果有没有关系?

  生:没有。

  师:所以说不管是一个苹果、8个苹果、1200个苹果,还是一堆苹果,只要把它们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课件演示)

  师:这个整体在数学上叫做单位“1”。(课件演示)

  师:1可以是1个苹果吗?可以是一堆苹果?可以是一亿个苹果吗?这个单位“1”到底可以多大?

  生:无限大。

  师:有多小呢?(生相互窥视,举棋不定。个别同学说:最小是1。)

  师:这是个苹果,我们能不能再把它平均分成4份?那一份是谁的?(一块苹果的)那它(一块苹果)就是单位“1”了。我们再把刚刚分得的那一小小份苹果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谁的?(那一小小份苹果的)这样那一小小份苹果就是单位“1”了。继续分,单位“1”变得越来越小,但是不能小没了吧?可以说无限小,但不能是0。

  师:单位“1”只能表示苹果吗?请举个例子。(学生举例)

  师:单位“1”是自然万物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能无限的大,也能无限的小(比0大)。你想对单位“1”说什么?

  生:单位“1”你真神奇!

  3.深化认知,感受分数单位

  师:(指着图片及板书)一份是,2份呢?3份?4份?(板书:、、)

  师:里面有几个?里面有几个?呢?

  师:、、都是由谁组成的?(完善板书:→、、)

  师:你看我们无形之中是不是创造了一个单位呀?!(圈出)

  师:它是组成分数的单位,所以叫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

  师:分数单位是分谁得来的?

  生:单位“1”。

  师:分数单位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那个几分之一。(板书:(一份)几分之一)

  师:请看屏幕:把8个苹果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一份的就是一个分数单位。用这个分数单位可以组成许多分数,如1个是,2个是,3个是……(让学生安安静静地看一遍)

  师:想一想,还能把它平均分成几份?从而创造出分数单位几分之一?用这个分数单位可以组成哪些分数?(同桌两人借助学具摆一摆、说一说。)

  表示其中一份的就是一个分数单位。如1个是,2个是,3个是……

  生:还可以把8个苹果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其中一份的就是一个分数单位,1个是,2个是,3个是……

  师:一口气说了8个分数,厉害!

  生:还可以把8个苹果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一份的也是一个分数单位,1个是,2个是。

  师:以后你会知道还能组成好多分数。

  师:你有问题要问吗?(指着两份中的一份)这里的一份能用表示吗?

  (讨论交流)

  师:(课件)通过平均分,我们创造出了、、三个不同的分数单位,你还能继续创造吗?

  (可以把每个苹果一分为二,得到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策略:从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区别百分数和分数在读写和意义上的不同。

  教学准备:写有百分数的资料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什么叫分数?什么是分数的分数单位?

  谁见过百分数?百分数和一般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教材中的“比一比”的第(1)小题,要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你认为选派那名队员比较合适?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2、出示:“比一比”的第(2)小题,要求学生分析表格中提供的信息,交流:你认为那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学生交流写出分数后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就容易比较了。

  3、教师讲解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树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4、百分数的读写。

  22/100写作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三、练习:

  1、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写出下列百分数:1℅、100℅、103℅。

  3、写出下列百分数:百分之二点五、百分之十八点八、百分之零点三。

  四、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新的内容?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的意义: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百分数的读写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百分数的意义,熟练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初步联系使用百分数。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用百分数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加强对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策略:充分利用图表来表示数量,让学生结合百分数的意义来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使用图表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百分数的意义是怎样的?它和分数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课

  1、说一说百分数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它?说一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读教材中的资料,说说里面的百分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三、练一练:

  1、读65页“练一练”中的(1)、(2)中的百分数,并说出这些百分数所标示的意思。再引导学生分析下面表格中百分数的意思。

  2、设计图案:

  (1)观察教材中的图案,说出蓝色部分分别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百色部分分别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

  (2)自己设计一幅图案,分别说出各种颜色的方格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并告诉大家你设计的是什么。

  3、写出教材66页中第3题中的百分数。

  4、收集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中见过的百分数,说说他所表示的意思。

  四、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读写百分数

  设计有关百分数的图案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过程。

  2、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会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分数知识充满好奇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由分饼的过程引出假分数和带分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我们都看过西游记吧,今天他遇到了一些与分数有关系的难题。

  猪八戒去化缘,第一天化到了1张饼,平均分给师徒4人,该怎样分?每人得多少张饼呢?”

  师:猪八戒贪吃,把4份全吃了,他吃了几分之几张饼呢?

  第二天化了3张饼,师徒4人平均分,每人应分多少张饼?

  (板书)师:第三天,化得了5张饼,要平均分4份,每人应分得多少张饼?

  (二)动手操作,创设新知。

  1、活动平均分5张饼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在确定自己分的策略可行的同时,寻找其他方法,使学生掌握多种分的策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分的策略不是主要的,而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每种策略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2、动手操作:让生小组4人扮演唐僧师徒四人,然后用5张圆片代替3张饼,动手剪一剪,分一分(师巡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经历“假分数”、“带分数”的产生过程,并让学生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介绍分饼的方法。

  第一种情况:小组演示每人先分一张,剩下的一张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再分,每人分到1张饼和张饼,把它们合在一起。板书:

  读作一又四分之一。

  第二种情况:把1个圆片分成4份,5个圆片分成20份,每个人分5个张饼。写成,然后把5个张饼拼在一起就是1张和张饼。

  有的同学说还可以把5个圆片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每个都分成4份,每人拿5个其实就是第二种情况。这两种分法的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帮助了猪八戒解决了难题。现在老师再填上几个分数如,我们四人分为一组观察讨论它们的特点,并对这几个分数进行分类。

  第(1)组是真分数,第(2)、(3)组是假分数。下面我们再分组讨论一下这几组分数与1的关系。

  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设计意图:通过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使生通过自主尝试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亲身体验了知识探究的全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重点,又使学生在学习中既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举几个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例子。

  黑板上还有一种分数我们观察这个分数由几部分组成?生:两部分由哪两部分组成?生:整数和分数组成。分数部分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生:真分数。(教师讲写法,学生练习。)那么是不是带分数?

  带分数的整数部分能不能为0呢?不能如果为0就是真分数了。

  回答问题并说举3个带分数。小结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特点。

  现在我们认识了这些分数做一个猜谜游戏:考试作弊;考试不作弊{各打一数学名词}假分数、真分数

  我们对待学习应一丝不苟,不能弄虚作假。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些分数,看看掌握的怎样?我们做几道练习题。

  (三)(出示幻灯片)巩固练习:

  1、分母是6的真分数有()个,最大是()

  分母是6的假分数有()个,最小是()(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检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读出下面的分数,再把它们分别写在下面的圈里。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3、涂一涂,画一画。有重点进行指导。(设计意图,练习结合情境展开,生动有趣,有挑战性。第1、3题都进一步让学生加深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特点。这样的练习,既注重了基础,又促进了发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重点的把握。还有力于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分子比分母小

  真分数:小于1

  分子等于分母

  等于1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

  大于1

  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

  带分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的意图体现在三点: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如在教学刚开始利用学生喜欢的猪八戒解决难题,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帮猪八戒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激发了自己探究新知的愿望,又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新知中。

  第二,在操作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智慧往往从他们的手指间流露出来。对于较抽象的知识,安排形象的操作,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新知。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能使学生对新知形成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有这样的意识:能让学生动手的就让动手操作。例如,让学生动手来剪一剪,分一分,并产生了“真分数、假分数”概念,而且找出了“真分数、假分数”的特点,这样教学,由于整个知识是学生自己借助于形象操作活动探究出来的所以大家易记易理解。

  第三,注重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数学。教学时,在活动前我安排了小组讨论交流: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其他同学说一说,在这一环节上,我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找到了多种分的策略。另外我在两个活动中我都安排小组合作动手剪、分、拼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教材第132~133页第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两个简单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读、写分数,比较两个简单分数的大小。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这节课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会比较两个简单分数的大小,能熟练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二、复习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1、(1)做期末复习第4题。

  (2)说一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3)以为例,说一说分数各部分名称,并说明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

  (4)用分数表示图中的空白部分。

  2、做期末复习第5题。

  (1)学生做在书上,米、米表示什么?

  (2)补充练习:

  7分米是米; 56分米是米。

  6厘米是米; 28厘米是米。

  3、是( )个, 是( )个。

  米是( )个米。

  4、做期末复习第6题。

  (1)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5、在( )里填上合适的分数,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三、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1)做期末复习第7题。

  (2)补充练习

  2、(1)甲乙两个工程队修一条铁路。甲队修了这条公路的,乙队修了这条公路的。两队共修了这条公路的几分之几?

  (2)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程是千米,他已走了千米,还剩多少千米?

  学生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认识了分数哪些知识?

  【作业设计】

  补充

  用分数表示下面涂色部分。

  2、填空。

  (1)是( )个。

  (2)是( )个。

  (3)米是( )个米。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设计与策略

  1.指导思想及依据

  首先本节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在数学中能够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原有的经验,学生学起来必然亲切、易懂。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思维、联想、类比、迁移等数学活动。再者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练习设计上,有层次、有坡度,做到合理的安排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谨慎作答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听得专注,做的投入。最后用所学解决问题,整个学习过程体现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用圆片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结合直观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平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中认识几分之几中的几分之一。

  5.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获得对“平均分”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

  6.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以趣味故事贯穿教学始终,从趣味故事开始导入,以趣味故事的发展引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探究,又以有趣的故事情节展开课堂练习。

  首先理解分数的含义。教学中通过有趣的猪八戒吃蛋糕导入,引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1/2。为了进一步深入理解,以1/2为例,进一步提问:“认识了1/2这个分数,你想自己动手创造出一个1/2吗?”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

  紧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认识几分之一。问:一张长方形纸条我们可以用1表示,把这1张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那你还能在这张纸条上创造出几分之一呢?

  在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时,故事引出:你们组认为哪种吃得最多?怎么表示1/2?哪种吃得最少?怎么表示1/8?

  7.教学媒介

  利用多媒体课件,运用演示法,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实物、模型教具等通过演示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

  二、教学过程实录

  (一)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喜欢看西游记吗?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啊?

  生:喜欢,最喜欢孙悟空,他很聪明勇敢。

  (二)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今天是猴王的生日,请了很多的好朋友来助兴,就是没有请猪八戒,猪八戒可生气了,冲到水帘洞,大声叫道:“猴哥,这么多好东西吃,怎么可以少了我呀?”孙悟空说:“请你吃可以,但你必须回答我三个问题,并且只能用手势表示。”小朋友们,咱们和猪八戒一起用手势回答孙悟空,好吗?

  师: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

  生:用手势回答2个。

  师:把2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

  生:用手势回答1个。

  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生:半个不能用手势表示。

  师:那你能想办法表示这“半个”吗?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

  生:我把手指伸一半表示半个。

  生:我用小指表示半个。

  ……

  师:咱们班同学挺有创意的!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来表示“半个”。在数学王国里用了一种新的数表示这“半个”(板书:分数)对于分数你了解了哪些?或者你想知道些什么,都可以大胆地说出来。

  (三)引导探索,认识二分之一

  师:对于分数大家有这么多疑问,那分数是怎么来的呢?我们还是先从分蛋糕开始吧!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

  生:把这个蛋糕切成两半。

  师:出示蛋糕图,演示:是这样切吗?那该往哪儿切?

  生:中间。

  师:这样我们就把蛋糕分成同样多的两部分,在数学里我们应该说把这个蛋糕——(平均分)。

  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1/2,怎么写呢?先仔细看老师写,齐读。

  生:二分之一。

  师:“二分之一”先写什么?表示什么?

  生:中间的横线,把这个蛋糕平均分。

  师:在数学里我们叫它“分数线”。

  师:再写什么?表示什么?

  生:分数线下面的2,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

  师:我们叫它“分母”。最后写——

  生:分数线下面的1,表示其中的1份。

  师:猜猜要叫它什么?

  生:分子。

  师生书空一遍。

  师:(指着蛋糕问)你还能在这个蛋糕上找到另外一个1/2吗?为什么?

  生:能,分得的另一份都是这个蛋糕的1/2。

  师:我们就说“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分数1/2是什么意思吗?

  生: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它的1/2。

  师:认识了1/2这个分数,你想自己动手创造出一个1/2吗?大家就从桌面选一种图形,动手折一折表示出它的1/2吧!(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表示1/2的?

  生:我把一张长方形纸边对折后,看到每一份就是它的1/2。

  生:我把一个圆对折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圆的1/2。

  ……

  师: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师:学习了1/2,猪八戒也折了一些图形表示1/2,对不对呢?(其中最后一个图是用1/3表示的)

  生:第一个不是,没有平均分成两份。

  生:第二个是。

  生:第三个不是,不是平均分成两份。

  师:指着最后一个图:不是1/2,那该用什么分数表示?

  生:1/3。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三份,每份就应该是它的1/3。

  (四)自主探索,认识几分之一

  师:一张长方形纸条我们可以用1表示,把这1张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1/3,那你还能在这张纸条上创造出几分之一呢?动手折一折,和同桌交流。

  师:我们看看这些图形又是怎么分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几分之几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

  生:打开书,在书上填一填。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

  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六份,每份就是它的1/6。

  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1/4。

  ……

  (五)再创情境,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师:猪八戒在大家的帮助下,也认识了分数,悟空看他挺爱学习的,就把这个蛋糕的1/2分给它吃,谁知猪八戒说:“我老猪食量大,1/2怎么够呢?至少也要1/4吧!”悟空哈哈大笑说:“好,不够不够,还是给你1/8吧!”请你猜一猜,哪一种分的蛋糕多?(指名猜)你能想办法证明给大家看吗?怎么证明?我们就利用桌面上的圆纸片代替蛋糕,动手试一试吧!

  生:小组长拿出3张圆纸片,先比一比大小,请大家小组合作迅速折一折,并涂上颜色表示1/2,1/4,1/8。(让小组长先分工,再涂)

  师:涂好的'小组就比一比,究竟哪一种吃得最多?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你们组认为哪种吃得最多?怎么表示1/2?(师揭开图)

  生:1/2吃得最多,把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哪种吃得最少?怎么表示1/8?(师揭开图)

  生:1/8吃得最少,把蛋糕平均分成八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8。

  师:那1/4怎么表示?(师揭开图)你想把1/4和谁比?

  生: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1/4和1/2比,1/4吃得少。

  生:把1/4和1/8比,1/4吃得多。

  师:猪八戒说:“原来猴哥你骗我呀!”于是一口把蛋糕全吃了,这时该怎么表示?

  生:用1表示。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组图形和下面的分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些分数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

  生:这些分数的分母越大,每一份就越小。

  师:同样的物体或图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小;相反,平均分的份数越小,每一份反而大。

  生:完成想想做做的第5题。

  (六)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师:下面的图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下面的分数表示?用手势表示。

  生:不对,没有平均分。

  生:不对,表示的份数不对。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与分数有关,让我们用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去看看,你能发现分数藏在哪里吗?(出示路牌、外国国旗等)

  生:说一说上面隐含的“分数”。

  师:出示3个柜子的其中一个格子,并写上1/3,1/6,1/9,猜猜哪个柜子大,说说理由。

  生:同样大,因为1/3它的一份相当于1/6中的两份,1/9中的三份。

  (七)总结全课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学习什么样的分数?

  生:我们认识了分子是1的分数。

  生:我们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

  三、反思

  (一)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

  我利用多媒体,巧妙的设计一些动画,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带着感情色彩进入课堂,陷入情景,并积极主动地参入思索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体验“裁定”的滋味。这样,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和激情,课堂就会亲切自然。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展开。

  (二)在教学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学生初步感知新知后,让学生自主探索,进行开放式教学,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让学生自己折几分之几,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折完后再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的?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不仅让学生动手操作,还要学生把操作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既发展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教学要贴近生活找数学,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给数学找个“原型”,把常识提炼为数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依托知识背景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将分数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环节,例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把哪些东西平均分?这样的问题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

  (四)讲清知识在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让学生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数?”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由于这节课开放性的设计,学生在教学中生成的很多东西都是自己在事先所不能想到的,以致总有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教学契机没有利用好,所以还需要在教学活动学生生成预设部分做更深入、细致的思考,尽量避免教学遗憾的发生。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课本第75~76页的例1~例2,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题目以及练习二十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借助直观演示、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体验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课前准备:多媒休课件、师生各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各3张,水彩笔1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西游记里的故事吗?

  有一天,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走得又饿又渴。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桃园地,哇,好大的桃子呀!八戒见了直流口水说:师傅可以吃桃子吗?唐僧说: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1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个。)半个桃子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借助形象,认识。

  多媒体演示平均分月饼,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把这个月饼怎样了?(切开了)两块月饼的大小怎样?(同样大)说明老师怎么分?(平均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教师板书)

  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

  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

  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

  现在谁能用一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学生各自发表见解,说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字词)教师先给予肯定:其实同学们说的那些字词都重要,那究竟哪些更重要呢?

  多媒体演示不平均分的圆。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不能用表示?(不能)可见这里能不能漏掉平均两个字?(不能)

  每一份是什么意思?(两份都是它的)所以这里强调每一份

  这句话中它是指谁?(这里的整个饼)老师从口袋中拿出一个比大屏幕上的饼小得多的真饼,问:能不能说这里的每一份是我手上的这个真饼的?(不能)可见这里的它字重不重要?(重要)能

  请全班同学齐读

  2.仔细观察,认识。

  多媒体演示平均分成三份的圆形。教师提问:这个圆形被平均分成几份?(3份)涂阴影的部分能不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教师板书)只有这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吗?(另外两份都可以表示它的)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表示什么意思?(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它指的是谁?(这个圆形)

  3.动手操作,认识。

  刚才我们认识了三分之一,接下来还想认识什么分数?()(教师板书)

  现在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四人小组先研究研究,再分工合作,用不同形状的纸分别折出它的,并用水彩笔画出阴影。看哪一组的办法多。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折法,请同学到台上当小老师评讲各种折法正确与否,并说出道理。讨论:为什么折法不同,但都能表示出?(不管怎样分,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4.自主学习,认识五分之一。

  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这个大家庭里的3位成员,还有许多分数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见面吗?下面请你们打开书76页,自学例4、例5。

  例4、(1)看书,填空。(多媒体出示。)

  (2)学生汇报,订正。

  (3)教师指阴影部分问:它为什么能用表示?

  例5、(1)请学生到台上当小老师讲解:把1分米线段平均分成10份,这一份是它的。(投影出示)

  (2)你们有没有问题要问这位小老师?

  学生的问题由学生回答。若学生提不出好的问题,老师可以对台上的同学提问。

  三、归纳认识,学写分数

  (1)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圆的,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通过这些例子,你发现了什么?(把哪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那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2)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指黑板上的分数)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吗?请在76页上找答案。(请学生说,师板书)

  (3)今天学的分数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分子都是1。)今天我们所认识的分数是几分之一的分数。

  (4)写分数时我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下面就来写几个分数,看谁写得漂亮。(学生写完后一起读这三个分数)

  十分之一;九分之一;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数

  四、巩固练习,理解应用

  1、做一做第2题: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在()里划。

  2、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找一找分数。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一的第1~5题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过程与方法: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身边或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 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

  (引导学生说出: 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 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师举几个百分数的例子:这次半期考,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83“做一做”第二题:读出下面的分数。

  2、完成P83“做一做”第一题:直接在书上的横线上写出对应的百分数。

  3、P86练习十八第4题:读出或写出报栏中的百分数。

  4、“做一做”第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不同。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思考题:

  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

  五、六年级的三好学生的百分率各是多少?哪个年级的三好学生的百分率高?

  课后作业:

  练习十八第1~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能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联系分数的含义,并借助直观手段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使学生在认识分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2、教学难点:估计一部分大约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准备:

  1、PPT教学课件

  2、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人均2-3张,深色水彩笔一枝。

  教学过程:

  一、引入分数

  创设情境:星期天,小杰和小慧一起去公园玩。到了吃饭的时间,两人把带来的食品拿了出来,你能把这些食品分一分吗?(出示例题情境图)比如4个苹果……

  引导学生依次讨论:4个苹果,每人分得2个;2瓶矿泉水,每人分得1瓶。(媒体显示2、1)

  结合学生的交流,点明:每人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作“平均分”。

  进一步讨论:1个蛋糕怎样平均分给两个人呢?每人又分得多少呢?

  学生依据生活经验交流:从中间切开,每人分得半个——蛋糕的一半。(多媒体显示切开、半个)

  教师依据学生的语言板书: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一半。

  启发:每人分得的苹果、矿泉水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数2、1来表示,那“半个”蛋糕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

  组织学生交流,由学生或老师揭示。(多媒体显示)

  二、认识分数

  1、初步认识。

  教师用替代板书中的“一半”。并说明:我们习惯上把“平均分成2份”说成“二分”,把“其中的每1份”说成“之一”,(相机板书二分之一)所以这个数就读作“二分之一”。

  启发思考:和2、1不一样,它是把东西平均分产生的数,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数吗?

  学生或老师揭示:分数。教师点明课题: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教师放大板书。相机教学写法,各部分名称。重点引导学生读写思结合:写分母“2”时读“二分”,意思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写分子“1”时读“之一”,意思是表示这样的1份。(相机板书:分数线、分母、分子)

  指导学生左手拿尺,右手拿笔,在练习本上练习几次。

  2、加深认识。

  教师引导: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蛋糕的,你们愿意自己动手来表示一个物体的吗?

  组织学生了解操作要求。(出示操作要求:1、选择不同形状的纸片,折一折,画斜线表示图形的,并和同学交流;2、想办法在杯子图中用画斜线的方法表示出杯水;3、工程队已经修了一段路的,请在修到的位置画上小旗。)

  学生操作,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给予折一折、画斜线、量一量等方法的引导或指导。

  组织学生在黑板上借助小磁粒分不同的图形展示自己表示的,并观察体会不同的图形,不同的平分方法,只要是把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图形的。同时了解也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表示杯水和一段路的。

  3、认识其它的几分之一,并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引导学生辨析:下面的涂色部分是图形的吗?(图略)让学生加深理解,其中的一个涂色部分不是,而是,从而引出。

  启发联想:除了,你还想到了几分之一?

  结合交流教师板书,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借助图形认识、、、等分数。

  组织学生用其余的纸片,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不同的几分之一。

  组织学生继续展示,点名学生说其中几个分数的含义。

  (2)选择用圆形纸片表示的不同分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把同样的图形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可以表示出不同的几分之一,这些分数谁大谁小呢?

  借助图形比较和,交流直观比较涂色部分大小的方法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少),每一份就越小(大)的方法,并继续引导学生比较的大小。

  借助图形比较和、和的大小。

  借助直条图认识1、、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自己发现:1>>,1里面有3个,有6个,里有2个等关系。

  三、拓展认识

  引导学生看图联想分数。(出示法国国旗图、黑板报图、巧克力图)

  组织学生看图说一说,多媒体相机显示。法国国旗图比较容易看出,指导学生说准确;黑板报的和多媒体辅助显示;巧克力的、和也用多媒体辅助,并留下“怎样取出这一大块巧克力的呢?”这一课外思考题。

  引导学生逆向思维,由红色小棒的和蓝色小棒的一样长,比较红色小棒和蓝色小棒的全长。

  四、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从分数的意义,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分数借助的材料,学习积累的经验,等方面回顾。并启发思考还会有怎样的分数,你还想了解什么。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联想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引导学生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猜老师年龄,说自己的年龄。生活中还有哪里用到数?

  一、情境--冲突

  ⑴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的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⑵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⑶如何用数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示

  二、活动--建构

  (一)着力建构二分之一

  ⑴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①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揭示:"一半"可以用1/2表示。

  ②这一份是蛋糕的1/2,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⑵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①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涂上颜色。

  ②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③深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

  ⑶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图略),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①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②小结: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

  (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⑴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⑵操作: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

  ⑶交流: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⑷深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图形的)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表示?

  (三)深入探究,比较分数大小

  ⑴引导:从学生作品中选择同样大小圆的和,引导学生比较得出:1/2>1/4。

  ⑵拓展: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圆表示出它的1/8,猜一猜和1/2、1/4相比,大小会怎样?

  学生猜测后,再结合学生自己的作品,验证猜想。

  ⑶交流:组内学生用的图形完全一样,各表示出几分之一?哪一个大,哪一个小?组内交流。

  (四)学写分数

  ⑴指导书写:教师指导学生写,学生书空。

  ⑵看图写数: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看图写分数)。

  (五)认识各部分名称

  ⑴学生自学教材,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⑵结合,交流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具体含义。

  (六)估计、比较、沟通

  ⑴把"想想做做"第3题的整张纸条全部涂色,可以用数"1"表示。学生估计下面两张纸条中的涂色部分各用几分之一表示。

  ⑵交流估计结果及估计策略。

  ⑶整体观察,初步渗透"几分之一"和"1"的联系。

  ⑷想像拓展:如果继续往下平均分,还可能出现几分之一?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份的分数将会怎样?

  三、应用--提升

  ⑴联想:法国国旗、五角星、巧克力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结合巧克力图,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联想,得到不同的分数。

  ⑵人体中也能找到有趣的分数。

  课件演示把一岁儿童的身长(图)平均分成四份,其中头占身高的1/4,把现在的我的身长(图)平均分成七份,其中头占身高的1/7

  估计:八、九岁孩子的头占身高的几分之一?

  学生估计,师提供资料:十岁儿童头占身高的六分之一

  ⑵估计:《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各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学生估计,并交流结果。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生活中的分数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做有心人,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内容:书105--10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正确的读写分数,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中理解知识,发展智力。

  3、培养创新和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必须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二分之一

  例1 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

  直观演示,学生操作

  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来表示

  用新的数来表示

  二、认识四分之一 四分之三

  例2 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然后把一份图上颜色。

  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 每份是他的四分之一,没有图颜色的就是3个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三。

  三、学习各部分的名称

  例3 看图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挂图

  由学生说出是几分之几

  师板书,介绍这些数就是分数,上面的叫分子、下面的叫分母、中间的线叫分数线。

  四、课堂活动

  1、 1题

  先用纸折一折,问:平均分成了几份?然后填空

  2、2题

  同方同学,你读我写,互相交换

  3、说一说生活中,什么地方要用到分数?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14

  设计思想

  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数加减法及应用,解决与分数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这节课是五年级学习分数的第一节课,是后面继续学习分数的基础,它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所以这节课既要对以前的知识的重点回顾,又要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这节课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丰富分数的内涵,发展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学重、难点: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平台。学具: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你认识吗?(出示分数二分之一)提问:看到二分之一这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请你用二分之一说一句话。

  小结:同学们刚才所说都是我们以前学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2、师:请你在图上表示出对应的分数。(课件出示)①全班交流。

  ②讨论:在表示1/2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③教师质疑:这里是把谁看作整体“1”?一份是几个?这个整体“1”还可以指哪些呢?

  3、师:同学们对分数了解到真多!今天我们再次来探访分数这个老朋友,相信你会对分数有更新的发现。(揭示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由“根据1/2说一句话”和“在图上表示出对应的分数”进一步唤醒学生以往对分数的认识,揭示课题。这样的设计,抛弃以往切入课题的浮华,通过两个知识复习,让时隔一年的分数知识再次明朗,轻松的谈话,使分数的知识在学生脑海里一步步清晰起来,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活动一:拿彩笔

  1、全班分成八个组。每组从彩笔盒中拿出彩笔总数的1/2。

  2、汇报、展示:小组汇报所分铅笔总数、拿出的支数及拿法。

  3、学生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生:拿铅笔的方法相同,都是把铅笔总数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拿出了其中的1份。生:我发现他们拿的支数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生:会不会数错了。

  4、学生验证。经过验证是对的。

  5、各组都是拿全部彩笔的1/2,拿出的彩笔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独立思考,再和附近同学交流。

  请台上的三位同学把所有的水笔都拿出来,并告诉同学们总支数是多少,1/2是多少支,验证刚才的结果。

  师生小结:总支数不一样,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数却不一样。活动二:说一说

  1、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小军看了一本书的1/3,他们看的一样多吗?

  2、比较、讨论:“都是一本书的1/3,但表示的页数不一样多,为什么?”

  3、质疑:怎么样的情况下,两本书的1/3是一样的?师:通过刚才拿彩笔、看书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一样,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一样。活动三:画一画一个图形被两张纸遮住了,只露出了这个图形的1/4是□,画出这个图形来。

  [设计意图:开展“拿彩笔”的活动,通过小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使学生体会:同样是“1/2”,彩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原有的彩笔的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一样。“拿彩笔“是直观操作,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把学生对分数的朦胧经验抽象成理论知识;”画一画“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三个活动,由直观到抽象,遵循学生知识螺旋上升的原则,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三、反馈提升

  1、分数小游戏

  请1个同学站起来,请学生先后说出这位同学占大组人数、小组人数、全班人数、全年级人数(467人)、全校总人数(2863人)的几分之几。

  思考:请同学们想一想,同样一个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发散: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2、估一估

  出示题目:一个整体的2/3是(8个圆),这个整体会是下列哪个图形?请学生先估计,然后再算一算,说说思考过程。

  3、辩一辩

  导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设定这样一个节日是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学们,你们现在窗明几净、桌凳整洁的教室里读书,你们真幸福。而在我国西部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要读书有何等困难。请看屏幕。课件播放“西部贫困山区孩子读书图片”。你想说什么?

  课件出示:为了帮助西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读书,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1/4,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请说明理由。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反馈提升设计了“分数小游戏、估一估、辩一辩”三个环节,力求体现基础性、层次性,趣味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利用新颖多样的题型,把基础认知与思维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内化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提高的目的。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让数学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四、回顾反思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收获和大家分享。请你选择:

  (1)我感触最深的是……

  (2)我学会了……

  (3)我发现……中任选一种方式和大家交流。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知识吗?

  五、拓展延伸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你知道吗?课件播放录音。

  课后,大家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网络等形式去了解分数的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全课,重温本课学习的知识,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鼓励孩子们利用网络资源继续学习,使学有余力的孩子得到更大的发展。也符合新课标“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教学反思:

  教学完这节课,我有以下的收获:

  1、注重结合实际展开教学。

  从这节课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已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如教师利用学生已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相同的1/2,得到不同的结果,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体验整体“1”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数量的不同。

  2、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会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下,学生通过拿彩笔、画一画、分数小游戏、辩一辩等活动,在各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分数意义的建构。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

  3、让学生在生活大背景下学习。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且用于生活。本节课创设了多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知。如“分彩笔”、“猜本数”、“分数小游戏”、“估一估”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讨论交流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分数,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4、注重学生的全面参与、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通过组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使全休学生始终积极主动参与整个学习活动之中,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师在课堂上确保学生有充分的合作交流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在动脑思考、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新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在教学中我还应注意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让学生能清晰地说出心中所想,使听者更加明白。

  5、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教学中,通过“世界读书日”引入,观看贫困山区孩子读书的图片,教育孩子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进而引出捐款。课尾,又介绍了分数的历史,使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整节课由“复习引入→探究新知→反馈提升→回顾反思→拓展延伸”五部分组成,环环相扣,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宽松和谐,富有挑战力的情境,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读题目。

  指导完成第1幅图。“这幅图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这其中的一份怎样表示?请在括号里表示出来。”“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用1/3来表示?”

  其余几幅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反馈。“怎样表示?为什么?”

  (2)(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目。

  交流:你选第几幅图?为什么?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

  强调:只有把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教师板书:1/2、1/4、1/8,让学生读出各数。

  谈话:“看到这三个分数,你能说出它们谁大谁小吗?”(学生猜测,交流)“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动手来验证一下,请从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学具里选择合适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发现。”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2、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1)、(课件出示第3题)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一样长)

  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该怎样表示?

  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生答,师演示)

  你能根据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

  (2)、(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

  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

  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2、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让我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好吗?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几来表示;

  2、能用分数表示实际操作的结果;

  3、会读、写几分之几,并能比较几分之几的大小。

  4、体会分数来自与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与发展的大致历程。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比较熟练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同样大小的圆形纸、长方形纸,绳子,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情境导入几分之几

  1、同学们,我们昨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分数是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呢?

  (师读几个分数,学生根据老师所读写出分数。师请学生相互报几个分数,学生写出分数。)

  2、接着:大家还记得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中吃西瓜的故事,如果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猪八戒吃其中的两份,,那么,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呢?请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同样大的8份,再把2份涂上颜色。

  3、学生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我涂的是8份中的几份。还剩下几份?你涂的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4、全班交流。

  5、光碟出示第101页的试一试,填上适当的分数。

  二、比较几分之几的大小

  1.请大家把长方形的纸拿出来,四人为一组,折成5份,并涂一涂,比较一下:五分之三和五分之二哪个大?

  2、在小组相互说的基础上,在班级里进行交流:我是看五分之三涂色部分大,五分之二的涂色部分小,所以五分之三大于五分之二。学生也可以这样说:把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五份,取的越多,表示的分数就越大,取的越少,表示的分数就越小。

  3、光碟出示第103页第4题。

  (1)先涂一涂,再比一比。

  (2)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后全班交流评价。

  4、用你准备的圆片或细绳,折一折。同桌比一比,说一说。你从中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在班级里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2题。

  (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一个吃了1块,另1个吃了2块,他们各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在每个图里涂上颜色表示所要求的分数。学生先完成在书上。再组织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

  (1)用两张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分别折出它的四分之三和八分之五,并涂上颜色。你还能折出一张纸的几分之几?

  (2)进行展示交流、鼓励。

  3、光碟出示第103页第5题。

  (把1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一个吃了这个西瓜的1份,另一个吃了这个西瓜的3份。)

  (1)用分数怎样表示?谁吃的更多一些?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四、学习阅读《你知道吗?》

  1、自主阅读,思考

  2、交流: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问?

  3、读了这些图文,你想到了什么?

  五、质疑问难;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六、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1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三年级(上册)教材98页~100页。

  教学要求: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从而理解分数产生和分数的意义。

  2、能用操作的结果来表示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3、通过平均分以后怎么表示结果的研究,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创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12的意义。

  教学思考:

  分数的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及四则计算以后学习的新的知识,是对数的一次拓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飞跃,同时又是学生学习小数的基础。学生对分数并不陌生,多数学生都对分数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感性的,并没有把握分数的本质,所以教学时既要利用学生对分数有一定认识的基础,更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本质,把学生的生活数学提升到学科数学的层面,实现知识和思维双提升。

  数学上有各种不同的分数,但是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教学时要注意抓重点,第一个分数12应当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因为它既是一个最简单的分数,也是课堂学习的第一个分数,通过对12的深入研究,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把握分数的本质属性,建立起准确的分数的概念,为学习其他分数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学生应用12的思维基础进行思考,就能自己完成分数意义的建构。

  由于三年级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图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把分数与具体的直观图形建立联系,建立起分数的表象,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构想:

  一、通过分食品使学生感知在平均分时不能得到整数结果,要表示这样的结果就要改造一种新的数表示,于是就产生了分数,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

  二、通过对半个苹果表示方法的研究,通过用不同方法表示半个苹果,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并对各种表示方法进行优化,渗透优化是数学研究思想。

  三、通过折纸表示一张的12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折的方法不同、一半的形状不同,但是都可以用12表示,再通过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的研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12的意义,建立起准确的分数的意义,为后面分数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通过让学生研究:还可以表示一张纸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白通过折纸不但可以表示一张纸的12,还可以表示14、18、13、……,拓展分数的范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那么知道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吗?(分数)

  师:那么对分数熟悉吗?有什么要说的吗?(你想到分数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或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学生说)

  师:好!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走进分数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提问,既可以知道学生对有哪些了解,又可以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出分数

  1、平均分食品得到整数

  师:记得今年的春游活动吗?秦老师拍下这样一幅照片,请看:同学们正玩得高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薛文君坐在草地上正苦着脸呢!我想一定他的肚子饿了!我们再来看王欣怡正笑眯眯的看着秦老师呢!因为她知道秦老师要分发食品了!那么老师给他们俩发哪些食品了呢?请看(课件出示:四个桔子、两瓶口乐、一个大蛋糕)

  生:四个桔子、2瓶可乐和一个大蛋糕。

  师:他们怎么分这些食品才最合理、最公平?

  生: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对!平均分最合理、最公平,你打算先分什么呢?

  生:……(选择先分4个桔子)

  师:把4个桔子平均分给2个人吃,每人分到几个桔子?

  生:每人2个。(课件演示:每人分到2个桔子)

  师:下面我们来分什么?(可乐)每人分到几瓶?

  生:每人分到1瓶。(课件演示:每人分到1瓶可乐)

  师:对,通过平均分我们知道了:每人分到2个桔子和1瓶可乐,像上面的1和2这样的数,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板书:整数),除了1和2外整数还有哪些?

  生:还有3、4、5、6、7、……

  2、平均分不能得到整数

  师:我们最后来分这个大蛋糕,怎么分?

  生:还是平均分?(课件演示:平均分成2份)

  师: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个蛋糕?

  生:半个蛋糕。(课件出示:每人分到半个蛋糕)

  师:每人分到半个蛋糕,那么这半个蛋糕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整数表示吗?

  生:不可以。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个人分到半个蛋糕,也就是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数表示了(板书:不能得到整数),也就不能用整数1、2、3、4……表示了。

  师:不能用整数表示了,那么又怎么表示半个蛋糕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一会儿,把想出的方法写下来或画出来。然后让同座位的同学交流一下,最后全班汇报。

  师:谁来汇报,你是怎么表示的?(学生上来展示)

  【可能有三种方法:一、用图表示;二、用汉字表示:一半、二份中的一份,二分之一;三:阿拉伯数字表示12……】

  分别研究(出现一个研究一个):

  ⑴图形表示:

  你画的这个图是什么意思?(把蛋糕平均分成……),你们认为他画的怎样?为什么?

  板书:平均分成2份,

  ⑵汉字表示:“一半”是什么意思?

  “二份中的一份”是什么意思?是随便分成两份中的一份吗?怎么分?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18

  课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彩笔、贴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孩子们,我们的老朋友笑笑和淘气在分苹果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分的?(课件演示)

  笑笑说:“现在有两个苹果,要分给我们两个人,可以每人分到一个苹果,这样比较公平、合理,用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的知识。淘气,你同意吗?”

  淘气:“两个苹果每人分到一个,是平均分,即公平又合理,我同意。”

  他们是怎样分的呢?(他们是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的,每人分到一个。)(板书:平均分)

  那你们都同意他们的分法吗?(边说边演示)

  你们可真是一群讲求公平、合理的好孩子。

  二、新授

  1、认识“一半”的表示方法

  (课件:笑笑和淘气说,怎么办呢?怎么办呢?)笑笑和淘气好象遇到困难了。我们看看他们怎么了?(课件:淘气:现在只有一个苹果,我和笑笑有两个人。该怎样分呢?)现在只有一个苹果笑笑和淘气不知道该怎样分了,你们愿意帮他们吗?

  现在请你和你同桌两人,分别扮演淘气和笑笑分这个苹果。

  (开始动手分苹果)

  现在谁能给笑笑和淘气出主意了,告诉他们该怎样分这个苹果?汇报:我们要公平、合理。我和我同桌平均分这个苹果,把苹果从中间切开,一人一半。评:你真是个有思想的孩子。是啊,在生活中,人人都是平等的,老师同意你的观点,要平均分。

  那“一半”该怎样来表示呢?(小组讨论)

  (0.5、 1/2)(课件:演示1/2)

  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小数。那1/2和我们以前学的数一样吗?(不一样)

  它叫什么数呢?(分数)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动手分一分,来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分数是数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1/2就是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的到一半,也就是1/2。

  2、读、写,认识各部分名称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1/2这个新朋友,你想学会写它吗?(首先,我们写一条“——”,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再在“——”的下面写“2”,表示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最后在“——”的上面写“1”,表示每人分到这个苹果的一半。读作:二分之一)(板书:读作:二分之一)(齐读)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个分数怎么读,怎么写了。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都是什么吗?

  (中间的“——”,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下面的“2”,叫做分母。(同时板书)

  上面的“1”,叫做分子。)

  现在你是不是和1/2更熟悉了?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53页,看涂一涂。想一想,怎样才能涂出这些图形的1/2?(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先确定对称轴,然后就可以涂出它的1/2了。)

  请同学们迅速涂出它们的1/2。

  汇报:(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把第一幅图涂出来了。把一片树叶平均分成两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片叶子的1/2。)

  谁来汇报第二幅图?(把一件衣服平均分成两份,(课件:画对称轴)其中涂色部分占这件衣服的1/2。)(课件演示)

  (把一个六边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个六边形的1/2。)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个圆的1/2。)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个正方形的1/2。)评:孩子们,你们真是太让老师佩服了,说的和做的都这么好。

  3、认识几分之几

  现在,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和1/2成为好朋友了。

  请看大屏幕:(判断下面图形能不能用1/2来表示)

  (圆,是。

  三角形,不是。因为它不是平均分成2份。

  正方形,不是。因为这个正方形是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1/4。)(课件1/4的图片,并出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1/4。)评:你可真聪明,不但和1/2成为了好朋友,还由1/2认识了一个新的朋友1/4。

  你能把这个新朋友1/4写在黑板上吗?(生板书:1/4)

  (课件1/4的图片)看到了这个图形,你还想到了什么?(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没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3/4。)(课件出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没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3/4。)(师板书:3/4)

  那,怎么能把这个图形用2/4来表示呢?(把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课件演示),其中涂色部分就占整个图形的2/4。)(课件出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2/4。)

  (老师,我有补充,其中没涂色部分也占整个图形的2/4。)(课件演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没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2/4。)(师板书:2/4)

  如果全涂上颜色呢?(课件演示)(课件出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4/4。)(师板书:4/4)

  4、分数定义

  你们能通过一幅图,找到这么多知识,真是棒极了。

  (师指着黑板说)像1/2,1/4,3/4,2/4,4/4,都是分数。(板书)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19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认识几分之几。会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认识分子的含义和几分之几与几分之几的比较。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认识几分之几

  1、 出示:分西瓜场景图(用圆片代替西瓜)

  (1)问:他们一家打算干什么?

  (2)教师口述:小红吃了一块,妈妈吃了三块。

  问:小红和妈妈各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同桌说一说

  追问:什么是3/8呢?

  (3)问:剩下的爸爸吃,那么爸爸吃了多少呢?

  追问:什么是4/8?同桌讨论一下

  (4)师:3/8 4/8也是分数(教师板书:分数)

  (5)师:今天学的分数跟我们以前学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2、出示:一张正长方形纸,

  要求:折成同样大小的4份,给其中的几份涂上颜色。

  展示交流:你涂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为什么?

  3、出示:一张长方形纸

  提问:你能折出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请你折一折,并涂上颜色

  学生折一折,涂一涂

  展示交流

  4、 那么,如果把一张纸平均分成10份,涂了2份,是(2/10);涂了3份呢?4份,5份呢?

  教师小结:涂了10份中的几份就是(十分之几)?

  5、出示:试一试

  提问: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观察判断,同桌交流想法

  独立填写,全班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二)分数的大小比较

  二、比较大小

  1、出示3/5和2/5

  提问:3/5和2/5谁大谁小?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

  小组讨论比较方法,全班交流

  (1)折一折,涂一涂

  (2)推理:平均分成5份,取3份

  平均分成5份,取2份

  2、练习:出示书本P103 第4题

  (1)涂一涂,比一比

  (2)指明学生介绍自己的作业。

  3、 如果没有图,你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吗?

  出示:1/32/3 4/73/7 4/95/9 5/83/8

  (1)小组里交流

  (2)出示

  1/2 〇 1/4

  1/2和1/4分子一样大,它们相等吗?

  (3)总结方法:分母相同,就看分子。

  4、比较大小:

  5/63/6 2/75/7 3/52/5 3/124/12 9/1001/100 1/61/5

  (1)和同桌比一比(2)交流

  5、出示:3/9 <( )<8/9 1/7<( )

  三、巩固练习:

  1、 出示:(红领巾试验田)这块地的3/9种了西红柿,1/9种了茄子,4/9种了青菜。

  (1)你知道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交流。

  师:还剩下多少?你打算干什么?

  2、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除了学习了几分之几外,还学了什么?(分数的比较大小)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几

  1/4 2/4 3/4 4/4

  2/5 3/5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20

  一、教材分析

  “认识简单的分数”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先从学生们熟悉的平均分食物的情境出发,联系平均分蛋糕的结果,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用不同的方法折纸,并涂出它的1/2,进一步体会意义,接着又在操作活动中教学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这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反思并获取知识。

  二、教学策略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分数的概念要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比较丰富的表象。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简单的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丰富对“几分之一”内涵的认识。

  五、课前准备:

  课件、各种图形、彩笔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秋高气爽,我们一起去秋游吧!

  (出示食品图片):你们看,老师已经准备好了一些郊游的物品,我要和我的好朋友分享,你认为怎样分我们两个才会都满意?

  2、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叙述:怎样平均分呢?

  引导学生回答:

  (1)两瓶矿水:平均每人分一瓶;

  教师追问:每人分一瓶,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1)

  (2)四个苹果:平均每人分二个;

  教师追问:每人分两个,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2)

  (3)一个蛋糕:平均每人分“一半”

  教师追问:“一半”是怎么来的吗?你认为“一半”该用哪个数表示

  小朋友真聪明,在我们数学里面,半个就是二分之一个,(出示1/2)知道像1/2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吗?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

  (板书:认识分数)

  (二)指导认识1/2

  1、认识蛋糕的1/2

  提问:谁能试着说说这个1/2表示什么意思吗?

  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分

  引导说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认识其他物体的1/2

  师叙述:你已经认识了一个蛋糕的二分之一,那么你认识其他物体的二分之一吗?

  课件演示: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分

  一张树叶平均分成2分

  一朵花平均分成2分

  学生交流1/2的意义。

  3、进一步认识1/2。

  教师叙述:你能画出一个图形的1/2吗?

  学生活动。

  ①拿出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1/2,并用涂上颜色。

  ②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1/2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2?

  ③汇报成果。

  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小结:无论是哪种图形,你们都是怎样得到它的1/2的?(对折)为什么要对折?,对折的目的是什么?(平均分)

  4、了解分数中各部分的名称

  师叙述: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1/2的意义,你想了解我们这位新朋友——分数的哪些方面呢?

  学生独立阅读书本。

  集体交流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

  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教师重点说明分数的读法、写法。

  (三)认识其他的分数

  1、教师叙述:我们已经认识了1/2,那么是不是我们的分数里面就只有1/2呢?你还能找出其他这样的分数吗?请大家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试着画出其他的几份之一。

  学生操作

  交流汇报

  师小结:像1/2、1/3、1/4、1/5……这些都是分数!

  2、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朋友。现在老师要考考你,看你能不能运用你的火眼金睛,正确地把它们辨认出来。

  完成“想想做做”第1、2、3题

  (四)学习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提问:你会折出一个圆纸片的几分之一吗

  学生自由折

  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把表示1/2和1/4的两个圆片贴到黑板上

  2、教师引导比较:

  你认为哪个分数大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和你同学说一说。

  3、学生讨论

  集体交流

  4、提问:老师折出了这个圆片的1/8(出示),你认为这个分数应该排在哪里呢?

  5、提问:如果折出圆纸片的1/10,应该排在哪里?为什么?

  学生回答。(让学生体会:分得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多)

  6、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五)生活中的分数

  1、讲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分数

  学生回答:“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份之一?哪一部分大一些?

  2、(出示德国的国旗:黑、红、黄颜色各一份)

  你能提出什么关于分数的问题?

  学生提问并解答

  (出示秘鲁的国旗:红色两份,白色一份)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相机出示问题:红色部分占整个国旗的几份之几?

  小结: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先想一想,下一节课我们就会学习这个知识了。

  (六)全课总结

  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事物,这样我们学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

  板书:认识分数

  1 ……分子

  ……分数线读作:二分之一

  2 ……分母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认识分数》的教学设计12-12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2-10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范文12-15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与评析12-13

《认识分数》小学教学设计12-13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2-13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02-28

分数再认识一教学设计02-10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