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花布与刺绣

时间:2021-03-05 15:13:25 刺绣 我要投稿

中国的花布与刺绣

  蓝印花布工艺操作

  具体操作:从蓼蓝草中提取蓝作染料(靛蓝),把镂空花版铺在白布上,用刮浆板把防染浆剂刮入花纹空隙漏印在布面上,干后放入染缸,布下缸20分钟后取出氧化、透风30分钟,一般经过6至8次反复染色,使其达到所需颜色。再将其拿出在空气中氧化,晾干后刮去防染浆粉,即显现出蓝白花纹。因为是全手工印染,干后的浆不免会有裂纹,形成了手工蓝印花布特有的魅力----冰裂纹,而现在的机印花布或没有采用传统的技艺的蓝印花布则蓝白分明,毫无手工的痕迹,因此对传统技艺的保护迫在眉睫!蓝印花布的图案吉祥喜庆、为近世三百年来平民百姓所喜闻乐见。

  蓝印花布的来历传说

  蓝印花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印染制品。传说有一个姓梅的小伙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在了泥地里,衣服变成了黄颜色,怎么洗也洗不掉,但人们看到后却很喜欢,然后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他一个姓葛的好朋友。后来他俩就专门从事把布染成黄色,又有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们把布晾在树枝上晒干时不小心被风吹到了地上,地上正好有一堆蓼蓝草,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板蓝根草,它里面有一种成分叫靛蓝,可以把布染成蓝色,等他们发现这块布的时候,黄布已变成了一块花布,“青一块、蓝一块”他们想这奥秘肯定在这个草上,此后,两人又经过多次研究,终于把布染成了蓝布,梅葛两位先生也就成为了蓝印花布的祖师爷。

  蓝印花布的题材内容

  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蓝白艺术世界。蓝印花布的纹样图案都来自于民间,反映了百姓的喜闻乐见,寄托着她们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在题材和内容上,老百姓那种健康和质朴的心灵,在民间蓝印花布上得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因而蓝印花布确实真实地反映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和艺术积淀。

  蓝印花布的图案取材于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戏剧人物,但更多的是由动植物和花鸟组合成的吉祥纹样,采用暗喻、谐音,类比等手法尽情抒发了民间百姓憧憬美好未来的理想和信念,因此在民间的传统习俗上,蓝印花布占有相当位置。以前,女儿出嫁时一定要带上母亲早已准备好的一条用靛蓝布做成的饭单,这样的习俗是显示女儿嫁到男家后“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的治理家政能力。姑娘出嫁时的衣被箱里必定会有一、二条蓝印花布被面,大都是龙凤呈祥,凤戏牡丹图案的“龙凤被”,称之为“压箱布”。可见在当时蓝印花布是老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蓝印花布历史演变

  蓝印花布源于秦汉,兴盛于商业发达的唐宋时期,《古今图书集成》卷中记载:“药斑布——以布抹灰药而染青,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诗词各色,充衾幔之用。”

  在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清之际,药斑布已普遍流行于民间,所以《古今图书集成》物产考曰:“药斑布俗名浇花布,今所在皆有之。”《光绪通州志》记载:“种蓝成畦,五月刈曰头蓝,七月刈曰二蓝,甓一池水,汲水浸入石灰,搅千下,戽去水,即成靛,用以染布,曰小缸青。”

  现代所见蓝印花布的样式,多数为明清一代的作品。这些以蓝印花布制成的蚊帐、被面、包袱、头巾、门帘等生活用品,朴素大方、色调清新明快,图案淳朴典丽,曾深受欢迎。因此,染坊业一度成为地方上的显业。史载宋元之际桐乡蓝印花布极为繁荣,形成了:织机遍地,染坊连街、河上布船如织的壮观景象,其中,石门(古称玉溪)的“丰同裕”、“泰森”等染坊店一时成为行业中的翘楚。所制“瑞鹤鸣祥”、“岁寒三友”“梅开五富”、“榴开百子”等久负盛名。

  蓝印花布工艺分类

  蓝印花布一般可分为蓝地白花和白地蓝花两种形式。蓝地白花布只需用一块花版印花,构成纹样的斑点互不连接,例如:梅、兰、竹、菊。白地蓝花布的制作方法,常用两块花版套印,印第一遍的叫“花版”,印第二遍的叫“盖版”。盖版的作用是把花版的连接点和需留白地之处遮盖起来,更清楚地衬托出蓝色花纹。另一种印制白地蓝花的方法,是以一块单独的印花版衬以网状物,花版的纹样无需每处连接,刻好后用胶和漆将花版粘牢在大面积的网状物衬底上,然后再刮印浆料。有的蓝印花布还是双面的,这就需要在正面刮浆干透后,利用拷贝桌在反面对准正面纹样再刮浆一次,这样染后就可得到双面的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是一种曾广泛流行于江南民间的古老手工印花织物。她那朴拙幽雅的文化韵味,在我国民间艺术中堪称独树一帜,千载之下散发着东方文化魅人的芳香。

  青海民间刺绣

  青海刺绣的历史,可以追朔到远古。随着丝绸之路南路的开通,唐代随着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进藏路过青海和弘化公主嫁给青海吐谷浑王,中原丝绸源源涌入,人们开始用刺绣装饰自己,美化生活,传递友谊,寄托感情,使得这种民间艺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世代相传,不断发展。

  青海刺绣应用十分广泛,其品种丰富,花样繁多,综观各种绣品,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实用类,主要有鞋、袜子、腰带、辫筒、枕头,这是刺绣的实体;二是观赏类,主要有钱褡、衣领、衣袖、荷包、口袋片等;三是礼仪类,主要有钱包、笔包、裤带、寿帐、挽联、字画等;四是宗教用品类,用刺绣塑造佛像和装饰寺庙殿堂。这只是从大的方面区分,实际上许多东西既是实用品,又是礼仪观赏品,很难严格区分。

  民族特色

  民族性是青海民间刺绣的显著特点。青海刺绣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民族自己的独特风硌。一个民族由于语言、宗教信仰、节庆礼仪、文化娱乐、生活习俗的内容和形式以及习惯爱好的一致性,在民间艺术,特别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刺绣中必然反映出其特有的精神和意识。

  藏族、蒙古族、土族,由于信仰藏传佛教,他们的刺绣多反映吉祥八宝、狮象瑞云等宗教内容,而且相当一部分刺绣直接为宗教服务。

  藏族刺绣吸收唐卡的构图手法,又学习汉族刺绣的技艺,绣品讲究观赏价值,追求浅浮雕和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藏族刺绣装饰性极强,许多图案巧妙地组合成互相缠绕、互相纽套的和谐布局,反映出团结友爱、互不分离的'民族性格。

  土族刺绣做工精细,针针见功底,线线出效果。绣品讲究整体关系,以盘绣为主体,以密集的绣法为基调,以大面积繁绣为特色,件件绣品舒展大气,光彩夺目,由于精工耗时,绣品经久耐用。土族刺绣应用十分广泛,民间刺绣非常活跃,时至今日,土族妇女从头到脚 用刺绣装扮,看上去花枝招展。

  回族、撒拉族刺绣则讲究高雅、秀丽,针法精巧飘逸,绣品精美淡雅,并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很少用动物图案,多以植物花卉为主。

  青海汉族刺绣博采众长,既受中原刺绣又借鉴少民族构图色彩,还收宫庭刺绣的技艺,从构图、题材、色彩,绣法诸方面刻意追求,全面发展,绣品朴实中见华丽。

  艺术特色

  青海刺绣受民族和宗教的影响,在构图上采用多种手法,主要有:严密规整性,这种构图大都有固定的模式和严格的程序,用理想求全的手法,组合成规整稳定的图案,如佛像、传统图案、土族腰带等。写实饱满性,用具像的表现手法将图案纹样填绣件,有的几乎达到密不透风的程度。均衡对称性,一般指绝对对称性,多用于图案本身上下左右的对称。夸张性,对所反映的内容从外形、神态上进行夸大、强调、突出,追求神似,这是一种原始的构图法。装饰性,主要包括格律体构图和平视体构图两种,用这两种构图原理产生出变化万千的图案纹样,如腰带、辫筒、烟袋、衣领袖等。青海刺绣中也多用纹样组合形式,包括单独纹样中的自由纹样、角隅纹样、几何纹样、连续式纹样中的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纹样的重复排列,成为无限循环的图案。

  此外,青海民间刺绣最大特点就是讲究色彩艳丽。绣女们在用色上无拘无束,十分大胆,用彩线尽情地抒发自己火辣辣的情感。在设色上,多用原色,很少用过渡色,因而色相明快,彩度纯厚,对比鲜明,色彩强烈。许多绣品在黑底色上直接用大红大绿绣成,出现高反差、强对比的效果。青海刺绣用的是细韧、明亮又富弹性的绣线,绣品艳丽,而有光泽,在这方面明显区别于云、贵、川的民族刺绣。青藏高原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观,赋予了绣女们编织构图时所流露出的自然美。

  青海民间刺绣所反映的内容包罗万象,百花齐放。从图案纹样上看,有八宝图案、吉祥如意、光圈云气,也有人物、动物、植物、几何图案。一些传统题材如丹凤朝阳、孔雀戏牡丹、白鹤戏太阳、鹿羔听钟声、猫卧竹底、兔吃白菜、老鼠拉葡萄、云雀探梅大量应用。还有一些绣品在造型和题材中保留着原始美术中龙、虎、凤等图腾印记。比较富有代表性的土族腰带,由于面积大,所反映的内容也就非常丰富,有太极图、云纹、莲花纹、石榴纹、牡丹、佛手、寿字、神仙魁、蝴蝶纹,而占主题的则是以太极图为核心的莲花纹样等。一个民族的图案风格,能反映出这个民族的历史。图案纹样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有迹可循,有源可溯,是与各民族的生产、经济密切联系的。试想那些身居深山老林、广袤草原,与外界很少接触的绣女们,能如此完整地保存和应用着古老图案,这很值得我们深思,同时,也对一步探讨青海历史,提供了一定的依据。由于青海民间刺绣远离现代文明,它对传统的继承是代代相传的直接传承方式,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而发展演变,对探讨现代艺术观念与传统艺术观念中相同与相异的继承关系,有着很大的启迪作用。

【中国的花布与刺绣】相关文章:

中国刺绣的起源03-08

中国的刺绣种类10-24

中国刺绣介绍03-08

中国刺绣的悠久历史05-08

中国刺绣流派简介05-13

中国刺绣作品欣赏10-05

刺绣中国风花纹的方法11-20

中国刺绣的特点和种类10-05

中国传统刺绣针法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