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28 16:44:3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分数的再认识》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通过学生参与具体操作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具学具:课件、果子、圆片等

  教学过程:

  师:今天很高兴又和大家一起来上数学课。数学数学,顾名思义,就是数的学问,所以在我们新学期的第一单元就接触了很多的数,比如: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而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种数,以前我们也是知道它的,请大家在我的描述中进行快速抢答:它分上下部分,并且中间有一条线隔着……

  (学生马上做出反应)是分数

  师:今天我们就要再认识认识分数

  (板书)分数的再认识

  师:之前,老师想先讲一个故事,想不想听?

  一日,在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又累又渴,于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去摘果子,(把之前准备好的标识摆上)不大一会三人腾云驾雾回来了。唐僧很高兴说:“你们辛苦了,我这里只有一个饼分给你们三人吃吧。”同学们,你们说应该怎样分才公平啊?

  生:平均分成3份,每人分得1/3。

  师:你能说说这个1/3的含义吗?

  生:把一个饼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3。

  师:你们对三年级所学习的分数知识掌握的还是很扎实的,那就让我们继续:

  他们三位美滋滋的吃完后,分别把自己的“战利品”送上,(老师做动作:拿出果子)。这时唐僧说:“你们把各自摘到的果子的二分之一拿出来吧,其余的就算奖赏你们的啦!”

  该怎么拿呢?谁想扮演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

  请三位同学上来

  师:请你们分别按照师傅的指示拿出各自摘到果子的1/2。而在下面的同学仔细观察。

  孙悟空4个 沙和尚4个 猪八戒3个

  板书:

  1/2(部分)

  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学生质疑:

  师:他们拿的都是全部果子的1/2,但拿出的个数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生:可能是拿错误

  (直接让那个孩子上来验证)

  生:认为是因为整体不同。

  师:别的同学也是这么想的吗?现在大家的意见都认为是总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是吗?(板书)

  下面就请他们来揭示到底总数是多少!全部的1/2又是多少?

  孩子一一进行汇报!

  板书补充

  板书:

  “1”(整体) “ 1/2”(部分)

  8 4

  8 4

  6 3

  师:

  情况1、相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板书)

  情况2、真的是不一样多,一袋果子的1/2表示的都是把这一袋果子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1/2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所以:相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

  生:整体的大小

  (板书)

  “1”(整体) “ 1/2”(部分)

  8 相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4

  8 4

  6 相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3

  相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

  师:请各组选出自己组人数的1/2并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每组总人数都是12人)每组都是6人。

  说明:相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同学可以自由串组后再进行该活动

  说明:相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师生:相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书中的“说一说”)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多吗?

  生:不一样多,因为一本书厚,另一本书薄,两本书的总页数不一样,所以他们的1/3也就不一样。

  师:那么哪本书的1/3页数多呢?

  生:厚的那本。

  师:你同意吗?为什么?

  生:因为它本身的页数就多,而在同为1/3的条件下自然厚的那本书的1/3页数多了!

  师:他说的对吗?

  生:对。

  师:谁能再说一说,看能不能比他说的更清晰准确。

  师: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而你们正用实际行动完善自己的语言,使语言表达的更加清晰准确,老师真的为你们的进步而高兴。下面就请拿出咱们事先准备好的小圆片,同桌之间对自己所拥有的圆片在同一个分数条件下进行比较。

  (小组活动、汇报)

  再次强调,并希望出来那个亮点!

  练习1:书后第1题

  练习2:书后第2题

  练习3:书上的画一画(之前就给孩子作为思考)

  练习4:书后第4题

  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教学难点:

  体会在不同整体下,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样。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运用分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今天老师有幸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同学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了分数,掌握了一些简单得分数知识,今天我们就进一步认识分数。

  板书:分数的再认识

  复习:出示:(5分钟)师:谁能说说这个数的各部分名称。

  师:怎样读,读作:(二分之一)

  师: 表示意义是什么?

  2)、老师这里有这些数,谁能帮老师读一读。 让学生读认。

  师:像 ……都是什么数?(分数)

  师出示图形:

  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上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二、创设情境,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1、 拿一拿:(10分钟)

  教师准备三盒糖果(数量不要告诉学生)

  师: 我这里有三盒糖果,老师想从每一盒糖果中取出它的 ,谁愿意帮帮老师这个忙呢?

  请三位学生到台上拿糖果。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师:你准备怎么拿呢?

  生1:

  生2:

  生3:

  师:其他同学发现了什么?生:他们拿出的块数不一样。让三名学生回位。

  师:他们三个都是拿出全部的 吗? 拿出糖果的块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生:三盒糖块总数不一样。

  生:数错了。

  师:他们分的到底对不对呢?再请三位同学上台分一分,验证一下, 注意观察每盒的 是多少块? (4块、3块、4块)把所有的糖果都拿出来数一数告诉大家总块数是多少(一盒有8块, 一盒有6块.另一盒有8块)。

  师:前后三名学生分得一样吗?

  师:现在你知道每盒糖的 不一样多的原因吗?

  生:是总块数不一样,

  师:一盒糖的 表示的都是把一盒糖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但由于盒子里糖块总数不一样多,所以取出的 的数量会怎样?

  生:也一定不一样多。

  强调: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块数不一样多),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2、说一说: (10分钟)

  出示教科书的情境图:(一本书厚,一本书薄)

  . 师:让两名同学各拿一本书.左边的同学看了第一本书的 ;右边的同学看了第二本书的 ;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

  生1:因为书的厚薄不一样,总页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因此它们的 就不一样。

  师:虽然它们都把整本书平均分成三份看,都看了其中的一份,但它们的整本书页数同不同?也就是说什么不同?

  生:看得页数不同,整体也不同。

  师:请同学们再考虑一个问题。

  明明喝了一瓶水的 ,楠楠也喝了一瓶水的 。明明说:“我俩喝的一样多”。楠楠说:“我喝得比你多。” 它们谁说得对呢?

  生2:如果瓶的大小一样,他俩喝得就一样多。如果大小不一样,谁瓶大,谁喝得就多。(整体不同,同一分数大小就不同。)

  师:为帮助印度洋海啸受灾地区灾民,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 ,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 ,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师:让学生填数、观察,小组合作体会这些分数之间的关系,你们有什么发现?

  一个分数它得分母表示把“整体”平均分成得份数,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进一步强调单位“1”即整体相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部分相同。

  提问:“1”里面有几个 ,有几个 ,有几个 ,有几个 ,有几个 ,……

  3、画一画:(8分钟)

  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师:小黑板出示题目

  1、一个图形的 是边长1cm的□,画出这个图形。

  a、请同学们先在练习本上画一画,教师巡视。

  b、展示学生的各种画法,由学生自己来评价。

  c、 还有其他画法吗?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2、分别画出个图形的 ,他们的大小一样吗?

  三、练一练:第35页:(5分钟)

  第1题,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交流:选两题说思考过程。

  第2题:涂色。试问:()个 是 ,2个 是(),5个 是(), 里有()个 。

  四、总结:(1分钟)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再一次认识了分数,谁能告诉大家你这节课收获到了什么?

  与分数有关的内容就可以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师: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祝大家数学越学越好。

  五、作业:(1分钟)p36、5、6、题

  分数的再认识

  整体 分数 具体

  书 一本书厚 页数多

  一本书薄 页数少

  一瓶水 大瓶 水多

  小瓶 水少

  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第十册36、3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在学习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单位“1”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1谈话导入: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过分数,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把你知道的和大家说一说。

  生汇报交流。

  1.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分数、了解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P98-100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掌握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野餐图,星期天,小明和小兰去野餐,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同学带了哪些食品。他们打算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你会帮他们分一分吗?

  指名学生说一说: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用哪个数表示?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用哪个数表示?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用哪个数表示?

  二、认识几分之一、操作深化。

  1、直观操作、初步感知。(例题1)

  老师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平均每人可以分得多少? 追问:“半个”可以用什么数表示?(1/2)

  师:像1/2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做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

  认识分数。

  揭题: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师:这半个用1/2表示,那另外半个呢?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板书)

  2、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写法。

  提问:1/2的分母是几?分子是几?

  强调:现在你知道小明和小兰各分得多少蛋糕了吗?

  3、操作理解,深入认识。(“试一试”)

  师:瞧!老师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纸,你能折一折,并涂出这张纸的1/2吗?

  学生活动。

  展示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这些折法都不同,为什么每份都可以用1/2表示?

  师:虽然折法不同,但他们都把这张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4、辨别判断,巩固认识。

  出示判断练习。

  下面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也可以用1/2来表示?为什么?

  5、小结:看来不管是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6、认识几分之一(“想想做做”第1题)。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对1/2应该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那么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几分之一吗?

  谁来说说看图1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图2呢?说说看为什么能用1/6表示?图3?图4?

  7、“想想做做”第2题。

  8、继续认识几分之一(“想想做做”第4题)

  你想试着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吗?

  (小组活动:表示出圆、长方形、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汇报:说说看你表示的是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每人向同组的小伙伴介绍自己表示的分数。

  小结:把一个物体或者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比较1/2和1/4

  师:瞧!老师这儿有两个相同大小的圆,能表示两个不同的分数吗?(涂色表示圆的1/2和1/4)

  师:仔细观察涂色部分!你能比较1/2和1/4哪个大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你们的比较结果是怎样的?能说说你们是怎样比出来的吗?

  小结:可以根据两张圆纸片中涂色部分的大小来判断;也可以根据1/2和1/4的含义来思考,即“把同样大小的一张圆纸片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自然就越小。”

  2、出示第三个圆(1/8)

  请你猜一猜,1/8和1/2、1/4比一比大小怎样?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分数就越小。

  4、感受几分之一与“1”的关系。(“想想做做”3)

  请大家看屏幕,把一张纸条全部涂满颜色用1来表示。

  随着电脑的演示,让学生猜猜看:现在涂色部分是这张纸条的几分之一?

  观察一下从中你能想到些什么呢?

  小结:同样长的纸条,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5、“想想做做”第5题。

  6、“想想做做”第6题。

  四、全课小结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就会使自己越来越充满智慧!

  师:回顾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教学难点:

  1、整体方面:是在学生原有的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基础上突破到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2、部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一个突破到由几个组成一份。

  教学过程

  一、学习1/4

  1、情境导入,复习1/4

  教师:小朋友,猴山上有4只小猴子,玩得可开心了,正当他们满头大汗的时候,猴妈妈给他们带来了一些水果,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呢?(一个大西瓜,一个神秘的口袋)看着满头大汗的猴宝宝,猴妈妈赶紧给他们分西瓜,猴妈妈把这个大西瓜平均分成了4份(课件演示西瓜平均分成4份的图),你知道为什么要平均分成4份吗?

  学生:因为有4只猴子,所以平均分成4份。

  教师:每个小猴可以得到一份西瓜,你知道这一份西瓜是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指一块)

  学生:1/4。(电脑出示一个1/4)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得到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那这一份呢?这一份,还有这一份呢?(对,每一份都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4。(教师结合自己的口述,及时进行板书)

  2、教学例题

  教师:西瓜吃完了,可猴宝宝们还觉得不解渴,这时他们想到了猴妈妈带来的神秘口袋,(电脑回放)其实这个神秘口袋中装的也是小猴子喜欢的水果,猜是什么?

  学生:桃子。

  教师:猴妈妈肯定会把这些桃子怎么分?

  学生:平均分成4份。

  教师:对,因为有4只猴宝宝,猴妈妈肯定会和西瓜一样平均分成4份。

  教师:每只猴宝宝可以分到一份桃子,那这一份桃子是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1/4

  教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小朋友说说吗?

  学生交流,再评讲。

  学生:因为把一袋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分到1份,所以用1/4表示。

  教师:谁还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朋友们听?

  再请学生说说想法。

  教师:看来,这个神秘口袋还没有打开,我们已经知道了每个小猴子可以分到这袋桃子的1/4了。是吗,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把一袋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袋桃子的1/4。)

  教师:那每个小猴子分到的一份到底是几个桃子呢?老师告诉你们,这个神秘的口袋就在你们身边,请同桌两个小朋友打开平均分一分,数一数。

  教师;谁能说一说每个小猴子到底分到了几个?

  教师:为什么你这里的一份和他那里的一份不同呢?

  学生按4个、8个分别说说自己每一份的个数。(板书2个,4个)

  学生汇报,结果不同,为什么?自己去寻找原因。交流怎么回事。

  教师:那你这里的一份和他那里的一份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各自这袋桃子的1/4呢?

  学生:因为他们都是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袋桃子的1/4。

  教师:不管桃子的总数是多少,只要根据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就知道每份就是这些桃子的1/4。而到底这一份有几个,我们就得看看总数有多少才能确定。

  二、认识其它的分数

  1、想一想

  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想一想,如果猴妈妈带来的这袋桃子(4只),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子吃,那每个小猴子可以分到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

  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每一份是几个呢?

  学生:2个。

  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想一想,如果猴妈妈带来的这袋桃子(8只),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子吃,那每个小猴子可以分到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

  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每一份是几个呢?

  学生:4个。

  教师:不管1只小猴子最后拿到的是这里的2个还是这里的4个,他们拿到的都是这袋桃子的1/2。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因为桃子平均分成了2份,每个小猴子拿到了一份,所以都是总数的1/2。

  三、闯关游戏

  教师: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三(5)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猴宝宝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闯观游戏,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个游戏。

  1、第一关:(想想做做1、2)

  教师:你看懂题目的意思了吗?谁能说说?

  学生:根据图,填出分数

  教师:要填写分数,我们必须看清什么?

  学生:这些物体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学生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第二关:(想想做做3)

  教师:第二关就是书上想想做做第3题,请大家读一读题目的要求。

  教师:谁能说说怎么做才能让其他小朋友们一看就明白了你表示的分数。

  学生:先根据分数平均分一分,然后再用涂色表示。

  学生完成后交流。对于1/5和1/2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3、第三关:(想想做做4)

  教师:第3关,要求同桌小朋友合作完成,同桌两个小朋友都有12根小棒,请你们拿出这12根小棒的1/2,谁能说说你们是怎么拿的?(学生可能会用除法,可以。)

  教师;还有什么方法?

  学生:把小棒平均分成2份,拿1份。

  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拿出这些小棒的1/3,是多少?对的举手。

  教师:你们知道还可以拿出这些小棒的几分之一吗?

  学生:1/4,1/6,1/12。

  教师:请学生拿出小棒的1/6,看看是几根。

  4、闯关结束

  教师:看来我们三(5)班的小朋友真的很厉害,轻轻松松过关了,看看猴宝宝都为大家高兴呢!

  四、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教师:请几个学生说。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例2、例3,第39页“练一练”,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能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理解假分数与真分数之间的关系,体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的合理性,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假分数的意义,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

  教学对策:

  要以学生对分数单位的理解为基础,通过涂色的操作,使学生经历假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假分数与真分数的内在联系,体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合理性、科学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光盘;学生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做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2.你能说出一些分数,并说明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

  二、教学新课

  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1)出示例2

  学生涂色表示相应的分数。

  把每个圆都看作单位"1",都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分之几?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每个分数里有几个1/4?

  要表示5个1/4,该怎样涂颜色?明确:用一个圆最多只能表示4个1/4,表示5个1/4要用两个圆。5个1/4就是5/4。

  通过刚才的涂色,你有什么发现?

  当涂色部分不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涂色部分正好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等;涂色部分超过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

  (2)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涂色。

  要表示每个分数,各要涂几个1/5?分别用了几个圆?你有什么发现?

  (3)分数分类

  比较例2、例3中的这些分数,你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认识概念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分子和分母相等或者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

  和1相比,谁大,谁小?

  你能分别举几个真分数或假分数吗?

  你能再说说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特点吗?

  2.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请学生说一说分别把什么看做单位“1”?

  (2)做"练一练"第2题。你是怎么判断的?

  (3)判断。(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真分数一定小于假分数。

  假分数都大于1。

  小于7/8的真分数只有6个。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七第一题

  学生独立描点

  真分数集中分布在0和1之间的这一段上,而假分数则分布在从1开始向右的部分,进而体会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

  2.练习七第二题

  3.练习七第三题

  4.练习七第四题

  独立完成

  学生说说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的?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课后反思:

  结合具体的分类引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安排比较合理自如,既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差异,又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逻辑。教学中通过“放”与收的结合,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这一内容学生掌握得不错。

  授后小记

  教学例题时,让学生自主对两个例题中出现的分数进行分类并说说分类的理由进而引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定义非常顺理成章。

  在此我还增加了一个环节,让学生验证一下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数值与1相比的大小情况,学生发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或等于1。这对学生以后分数的大小比较十分有利。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页的例1和第28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联系不同的知识,作出不同的推理,体会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

  2.在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最优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整理策略

  谈话:从三年级上册起,每一册数学都教学一种策略,你们知道我们学了哪些策略?(学生可能已经忘记,教师帮助回顾整理:依次是分析量关系的从条件向问题推理和从问题向条件推理,帮助理解题意的列表整理和画图整理,还有枚举转化假设与替换等策略)

  提问:这些策略你们都学会了吗?今天我们将合理的选择这些策略来解决新的问题,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板书课题:转化的策略)

  二、合作探究,运用策略

  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

  学生读题,自主完成。

  谈话:这是一个稍复杂的分数问题,除了用刚才我们做的方法来解决,你们能否用以前学的策略来思考呢?(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

  小组交流方法。

  汇报交流情况:(学生遇到困难可作适当的引导。)

  ① 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理解2/3这个分数的意义,可以画线段图,看出男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2/5。原来的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2/5,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3/5,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这是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②根据分数2/3的意义,可以推理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原来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是按比例分配问题。

  ③根据分数2/3的意义,想到女生人数看作3份,男生人数是2份,于是产生解题思路:先算出1份是几人,再算2份、3份各是多少人。

  ④把作为单位1的女生人数设为x,那么男生人数就是2/3x,利用美术组一共35人,能够列方程解题。

  谈话:通过刚才的汇报和交流看出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那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呢?(让多名学生回答,征求各自的看法。)

  刚才我们运用了不同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能检验一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吗?(引导学生交流检验方法)

  2.做第28页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运用刚才学过的策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要求学生说说你选择了什么策略,是怎样想的( 通过他们在交流中获得这些体验,让学生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三、巩固练习 ,回顾策

  1.练习五第1题。

  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里的数量关系,写出分数,并转化成比。或者写出比,再转化成分数。(这道题可以看作沟通数学概念之间联系,组建概念系统的练习,有助于问题的转化。)

  2.练习五第2题。

  根据已知的比或百分数,把线段图补充完整,要求借助线段图,把稍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探索原来问题的解法。(在线段图上可以联想到的数学信息越多,思维就越开放,问题转化的思路会越开阔,解决问题的资源也就越充分。)

  四、课堂小结 , 提升策略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很多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果能合理选择,就能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3题。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掌握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趣定标:

  1,下面的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3/4 8/5 7/7 11/18 36/12 51/17 19/14 50/50

  2,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3、出示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掌握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二,自学互动:

  1,教学带分数的概念.

  (1)分析:A,9/2可否看作是8/2和1/2合成的数8/2化成整数是多少那么,9/2是否可以写成4

  B,4中4是什么数1/2是什么数

  C,23/7可否看作是21/7和2/7合成的数呢21/7化成整数是多少那么,23/7是否可以写成3

  D,3中3是什么数2/7是什么数

  观察讨论: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

  的,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它们

  归纳: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

  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它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2,介绍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板书: 4

  读作:四又二分之一

  整数部分分数部分

  3,教学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述:用上面实例中的方法化带分数比较麻烦,下面向同学们介绍一种简便方法.

  4 ,教学P71 .例4 : (1),把4/4,8/4化成整数.

  思考: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来改写呢

  板书: 4/4=4梅4=1 8/4=8梅4=2

  (2),把7/3、6/5化成带分数。

  板书: 7/3=7梅3= 6/5=6梅5=

  ※下面的假分数哪些可以化成带分数把它们化成带分数.

  7/3 8/2 15/5 9/4 13/13 11/6 30/11

  练习,提高能力

  P71 .做一做

  三、适时点拨:

  总结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的方法.

  提问:A,通过上例的学习谁能说说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板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母去除分子,得到的商作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带分数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B,比较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都是用分母去除分子.不同点:商不同.一种无余数,可以写成整数;一种有余数,可以写成带分数.)

  四、测评训练:

  练习十三第4、5题

  全课总结,深化概念

  提问:A,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

  B,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带分数的条件和方法是什么

  强调:带分数只是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6、8题

  板书设计: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当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可以写成整数

  2/9=4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课本P98-10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物和图形,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重点: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一张长方形纸片、两张圆形纸片、一张正方形纸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师:今天是星期天,小明要过生日,他请好朋友小红一起到郊外玩,看,他们都带了哪些什么好吃的?(看大屏幕)(4个苹果、2瓶矿泉水、还有一个大蛋糕。)

  师:把这些食品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各分得多少?你会分吗?(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得1瓶)

  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板书:平均)(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了这块蛋糕的一半。)

  师:怎么分?(动画演示)一半在数学上用什么数来表示呢?(1/2),1/2就是分数,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操作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现在把蛋糕分成了几份?2份中的1份,就是1/2。谁会读?我们一齐来读读!

  师:这一份是1/2,那另一份呢?(出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它指的是谁? 现在谁能说说我们刚才是怎么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呢?

  2、教学试一试

  师: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我们可以得到它的1/2。那么一张长方形纸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它的1/2呢?(出示长方形纸)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师:都完成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伙儿看看的?展示学生作品,并将其贴在黑板上:

  ①对折 同意他的折法吗?一样的举起来。

  ②纵向对折 涂色的这部分是长方形的1/2吗?

  ③斜折 这样呢?

  师:他们的折法不同,有的横,有的竖有的斜,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为什么说他们都是1/2啊?(都是一半,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而涂色的正好是其中的一份。)

  小结:只要把一个东西平均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认识了1/2,现在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1/3、1/4)

  师:想不想用一个图形表示出想认识的分数?用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来。

  反馈交流:讲一讲,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几?(平均)

  老师收集了一些纸片,你看到了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出示:正方形1/4、长方形1/4、圆形1/4。

  (都表示1/4。)

  师:为什么他们形状不一样,却都是1/4呢?(因为他们都是平均分成了四份,表示的都是其中的一份。)

  师:那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出示:学生画的1/2、1/4,比较这两个图形,1/2和1/4哪个更大?你怎样比较1/2和1/4的大小的呢?

  生:从图上直接看出1/2>1/4

  师:同样大小的两张纸片,一张平均分成2份,一张平均分成了4份,分得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

  师:再来看这一张长方形纸片。老师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绿色的部分就表示它的1/8。看看,和上面的1/2、1/4相比,你们知道谁大谁小吗?

  3、 出示练习

  4、写分数

  师:现在你们认识了分数,分数怎样写呢?象1/2这样的分数怎样写呢?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小手书空,跟老师来一起写1/2。

  写法:(1)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板书:)

  (2)在横线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成2份(板书:2)

  (3)在横线上写1,表示取其中的1份。(板书:1)

  师:你们知道吗,分数的各部分还有名字呢!

  1/2中间的这条横线叫做分数线(板书:分数线)

  分数线下面的2叫做分母(板书:分母)

  分数线上面的1叫做分子(板书:分子)

  1/2这个分数分母是2,分子是1。

  三、练习应用,拓展延伸

  1、你能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吗?

  2、(想想做做第1、2、3题)

  3、拓展

  100页的4、5题

  ②出示黑板报。

  师:同学们出黑板报,分出一块科学天地(二分之一),一块艺术园地(四分之一)各版块各大约占黑板报的几分一?请同桌互相讨论。

  反馈:(1) 科学园地 1/2 (2) 艺术园地 1/4 。

  师:为什么是1/4,明明分成了3份了吗!

  师:这些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检查

  投影出示:把下面的算式补充完整。

  问:根据是什么?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是什么?

  投影出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

  问:根据是什么?整数除以分数的法则是什么?

  投影出整数除以分数的法则。

  问:这两个法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分数除法的法则。

  板书:一个数除以分数。

  (二)新授教学

  板书例题)

  提问:

  ①谁会列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根据什么?

  生:根据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③谁会计算这道题?试做在本上。

  指名说过程。老师板书:

  生:根据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可得出:

  这个想法有道理吗?画出线段图理解一下。

  投影出示线段图:

  这说明同学们的思路是很正确的。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的法则相同。

  你能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吗?

  投影显示: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投影出三条法则(分数除以分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

  问:这三条法则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都是被除数不变,除号变乘号,除数变倒数。

  师:既然这三条法则都有这样共同的特征。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条法则概括成一个统一的分数除法的法则呢?

  板书:分数除法法则

  师:为了便于总结和记忆,我们把被除数叫做甲数,除数叫做乙数。分数除法的法则该怎样总结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问:谁来说一说?(指名2~3人说)

  板书:甲数除以乙数( )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问:为什么要空格?为什么要加0除外这3个字?

  板书:0除外

  同学们把法则完整的说一遍。

  师:甲数、乙数可以是什么数?

  法则不但适用于分数,也适用于整数除法。

  2、做一做:(投影)

  投影订正,错的同学要说明错因。

  (三)巩固练习

  1、做书上第36页第5题,学生们做在本上,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订正,找错因。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对分数除法的法则掌握、运用得很好。下面我们继续研究分数除法的一些特点。

  2、投影:不用计算,你能知道下面哪几道题的商大于被除数?哪几道题的商小于被除数吗?为什么?

  (1)谁来读一读题目要求?

  (2)同桌同学互相讨论一下。

  (3)指名说,老师板书。

  (4)问:你是怎么想的?

  问:谁还能说出几道商大于被除数的算式?

  根据学生说的,老师可板书几道题:

  观察上面几道算式,看一看商大于被除数的题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板书:除数比1小。

  问:被除数呢?

  板书:不等于0。

  问:谁能说出几道商小于被除数的题?

  商小于被除数的题又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被除数不等于0,除数比1大。

  师:利用分数除法的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对一些题进行估算检查,看一看是否符合道理。

  老师投影出示:下面的结果对吗?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

  我们这节课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分数除法的法则是什么?你还学会了什么?商比被除数大的题有什么特点?商比被除数小的题有什么特点?你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第36页练习九第6,7,9,10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在教学例3“分数除以分数”后,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法则,最后统一成分数除法的法则。在新授前复习中,教师用投影出示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法则,并让学生说这两个法则有什么共同之处,为新授做了铺垫。教学例3时,教师采用了让学生做,并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最后总结分数除法的法则时,教师把前面的三条法则都用投影打出来,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共同之处,使学生觉得这三条法则本质是一样的,完全可以用一条法则所代替。这样水到渠成,学生们很容易地就总结出了分数除法的法则。本节课要注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知识的实用性。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07-23

《认识分数》的教学设计12-12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与评析12-13

《认识分数》小学教学设计12-13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2-13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范文12-15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精选20篇)06-22

分数再认识一教学设计02-10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