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六年级下册《什么结籽高又高》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19:25:2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音乐六年级下册《什么结籽高又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六年级下册《什么结籽高又高》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六年级下册《什么结籽高又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

  音乐六年级下册《什么结籽高又高》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山歌的学习体验广西民间风情,在创编山歌活动中感受创作的乐趣,从而喜爱上广西“对山歌”这一民歌形式,激发学生热爱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的美好情感。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聆听歌曲的方法学唱歌曲。学生在学唱歌曲过程中,认识广西,以及了解广西壮族的民俗风情,充分感受壮族“对山歌”的魅力及其音乐风格特点。

  3、知识与技能:能用一领众和的形式与活泼、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在创编山歌活动中,结合“对山歌”特点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演唱创作歌曲。

  教学重点:

  了解“对山歌”的特点,自编歌词,尝试“对山歌”,感受到“对山歌”的乐趣,从而喜欢上这一民歌形式。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复合拍子和弱起节奏,根据山歌特点创编山歌,同学间相互配合用一领众和的形式演唱原曲和创作歌曲。

  教具准备:

  钢琴、响板、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展示广西风景画,画中人物由远及近,教师在《山歌好比春江水》的伴奏音乐中手撑船桨唱着山歌出现。

  师:同学们,老师刚才在扮演一位歌仙,在风景宜人的山水间传唱,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可以向同学介绍一下吗?(广西桂林)

  师:广西风景非常优美,尤其是桂林山水一向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广西除了风景美,那儿的人们也是多才多艺,尤其是广西壮族人民,歌唱可算得上一绝。每年的三月三他们都会举办一次盛大的“歌圩”,壮族所有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那里进行赛歌。传说中壮族有一位唱歌最好昕的人叫“刘三姐”,她是壮族人民心中的歌仙,她用自己优美的歌声讽刺了地主恶霸的剥削,更是用自己的歌声抨击封建统治对劳苦大众的压迫,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被尊称为美与智慧的化身。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三姐的故乡聆听他们的歌声。

  二、感知山歌

  1、欣赏《什么水面打跟斗》视频并思考:

  (1)对山歌有什么特点?

  (2)对山歌的内容都和什么有关?

  2、了解“对山歌”

  (1)生说说自己感受的“对山歌”的特点。

  (2)师引导学生了解“对山歌”。

  (3)师生总结“对山歌”的特点:都是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而且问和答的旋律都相同;唱之前都要加一个“哎”字:通常都是一人先唱,然后其他人帮腔(这种演唱形式叫一领众和)。对山歌的内容都和生活有关。

  三、唱山歌《什么结籽高又高》

  1、感受歌曲旋律。

  师:“对山歌”这么有魅力,老师也忍不住想唱“山歌”。师唱《什么结籽高又高》,生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

  2、分析歌词内容。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这些农作物吗?到了秋天,红红的高粱熟了,沉甸甸的穗子挂下来,是不是像小船?我们再看看玉米,玉米棒子不是长在玉米轩的顶上,而是长在中间的,所以玉米结籽半中腰,豆荚长出来后都是成双成对的;芝麻成熟后,人们把它收回家,然后用棒子敲打,这样芝麻粒儿就被敲出来了。广西壮族人民都是非常勤劳能干的,劳动生活与他们息息相关,所以在对山歌中很多内容都是和他们的劳动生活有关的。

  3、身势伴奏读节奏。

  领的部分教师用响板伴奏,合的部分学生拍手跺脚:

  4、师生配合演唱。

  (1)随琴学唱歌谱,师唱领,生唱合。

  (2)师生用一领众和的形式完整演唱歌曲,师领生和、生领师和。

  (3)用欢快、活泼的声音加上身势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师:每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歌好上进行对山歌,想象一下大家在对歌的时候情绪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唱这首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师钢琴伴奏,推选一名同学手持响板领唱,其他同学加入身势伴奏与其配合,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四、创编山歌

  1、师生合作介绍南京景点。师:谁不说俺家乡好,2014年举世瞩目的青奥会在南京举办,作为文化名城的小朋友我们更应该自豪,让我们用山歌形式向游客介绍一下南京吧!

  师生合作:哎,什么山上俯看城哎,哎俯看城,什么陵里祭领袖哎,哎祭领袖,什么湖面撑小船哎,什么寺里赏枫叶哎,哎什么湖面撑小船哎,什么寺里赏枫叶哎?哎,紫金山上俯看城哎,哎俯看城,中山陵里祭领袖哎,哎祭领袖,玄武湖面撑小船哎,栖霞寺里赏枫叶哎,哎玄武湖面撑小船哎,栖霞寺里赏枫叶哎。

  2、生生合作歌唱学习生活。

  师:山歌的内容大都和人们生活有关,现在我们就唱唱学习生活中的学习工具一一笔。

  学生小组合作,每组出一题,分别由其他组用一领众和的形式回答。

  生生合作:哎,什么说话先喝水哎,哎先喝水,什么说话飘雪花哎,哎飘雪花,什么说话先洗头哎,什么说话五颜六色哎,哎什么说话先洗头哎,什么说话五颜六色哎?哎,钢笔说话先喝水哎,哎先喝水,粉笔说话飘雪花哎,哎飘雪花,毛笔说话先洗头哎,彩笔说话五颜六色哎,哎毛笔说话先洗头哎,彩笔说话五颜六色哎。

  五、欣赏延伸

  欣赏《山歌好比春江水》

  师:提起广西壮族,自然就想到山歌和家喻户晓的刘三姐,刘三姐的故事被拍成电影、舞台剧,《山歌好比春江水》来自于舞台剧《刘三姐》传唱至今俨然成为民歌中的经典。

  师播放情景导入环节的图片,由近及远,摇着船桨唱着《山歌好比春江水》从学生中唱到讲台前形成渐行渐远的情景。

  六、课堂小结

  优美的山歌就像潺潺的漓江水一样流淌在我们心间,山歌用它独特的魅力征服人们,成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让我们把山歌传唱下去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让我们用山歌的形式说再见吧!

  哎,下课铃声敲响了哎,哎敲响了,书本合上放放好哎,哎放放好,老师说声再见哎,整齐有序轻离去哎,哎老师说声再见哎,整齐有序轻离去哎!

  音乐六年级下册《什么结籽高又高》优秀教学设计 篇2

  设计意图

  《什么结子高又高》这首歌选自《刘三姐》选曲。是广西壮族的山歌,曲调优美、琅琅上口,其问答式的山歌对唱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供学生创作新歌词,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勇于接受挑战,互动合作的空间很大。让学生尝试自己填词,尝试自己将猜谜匹配到已经熟悉的歌曲旋律之中,深受孩子的喜爱,孩子们唱着属于自己的山歌,体验和分享着成功与合作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猜谜游戏感受山歌对唱的特点,并体验对唱山歌的乐趣。

  2、探索与歌词相匹配的图片,理解、记忆歌词。

  活动准备

  农作物图片:高梁、玉米、豆角、芝麻;图谱(附后)。

  活动过程

  1、以猜唱谜语的形式引入歌曲。

  告诉学生要请大家猜谜语,谜底就藏在这首《什么结子高又高》的山歌中,教师演唱歌曲谜面,请学生来猜一猜四种农作物。

  2、教师边画图,边问边唱。

  3、学生猜谜,教师出示四种农作物图片供学生选择、匹配相对应的歌词。

  4、学生边看图谱,边尝试演唱歌曲。

  5、教师请学生寻找学习中的困难之处,大家一起互相帮助。

  6、通过教师与学生对唱的形式练习演唱歌曲。

  教师唱谜面,学生唱谜底,衬词部分一起唱。如:(师)哎,什么结子高又高咧?(合)嗨高又高;

  (幼)哎,高粱结子高又高咧,(合)嗨高又高。当采用完整接唱时发现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时,便及时调整为先分旬接唱,再对唱的形式。师幼合作对唱歌曲,学生非常投入,师幼互动效果好。

  7、以对山歌比赛的游戏形式,开展男女学生对赛山歌活动,男女学生轮流问答,并尝试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唱。

  说明:原曲调为岛调,学生学习适宜G调,教学中可选择易于学生接受的第一段,歌曲最后一句学生不易掌握可改多留说词。

  音乐六年级下册《什么结籽高又高》优秀教学设计 篇3

  一、说教材

  首先,作为一名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

  《唱山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节唱歌课,歌曲为F调2/4拍,是一首壮族歌曲,描述的是壮族美好风光,表达壮族人民热爱大自然,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壮族民族音乐的特点,并掌握一字多音的唱法。

  二、说学情

  其次,一名优秀的老师,仅仅对教材有深刻的了解还是不够的,需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语言;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音乐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可以基本掌握部分乐谱的识读;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特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够集中,自制能力有限;所以我将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出发点,努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壮族音乐风格,树立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美好风光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讲解、对比等方法,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并能够用优美、委婉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教学目标的确立,以及对教材与学情的整合,我确立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生可以用优美、委婉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够掌握“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节课我将采用欣赏法、对比法、小组合作法,多媒体导入法等方法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环节,我将从导入、新课教授、巩固提高以及小结作业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导入

  首先是我的导入环节,在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多媒体导入的方法进行导入。我将播放不同民族服饰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图片上展示的都是哪些民族?”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积累可以回答出(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由此顺利导入到本节课壮族民歌《唱山歌》的学习。

  我这样设计是因为好的导入是一堂好课成功的一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也紧贴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课程基本理念。

  (二)新课教授

  其次是我的新课教授环节,在这一环节我主要分成三个活动进行学习。

  活动一:聆听音乐,感受音乐风格,了解壮族。

  我会先针对壮族这一民族进行简短的介绍。之后我将设置三个问题:

  1、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是怎样的?

  2、你感受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通过音乐的感受与聆听,回答出歌曲为中速的,热情优美的一首歌,通过音乐感受到壮族风景秀丽的场景。

  通过歌曲的聆听与分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体会音乐风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

  活动二:学唱歌曲,了解音乐特点。

  首先,进行发声练习,并提醒学生注意气息的连贯性。

  其次,进行学唱歌谱,唱谱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强弱规律。

  最后,进行唱词,在演唱歌词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歌曲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对谱例的观察,以及对以往音乐知识点的回顾,回答出有很多连音线部分。提出问题“连音线部分应该怎样演唱?”教师进行示范两种演唱方式,分别用连贯的方式,与跳跃的方式进行演唱,学生通过对比,可以感受到带连音的唱法更适合本首歌曲。之后有针对性的对于连音线部分进行演唱,从而使学生掌握连音线部分的演唱方式,也就是一字多音的.唱法。

  在这样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去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再一个就是将难点部分分解开来,逐步循序渐进的突破难点。

  活动三:完整并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通过对歌曲的剖析后,提出问题:应该以什么样的声音进行演唱才能表达出歌曲情感?学生通过歌曲的聆听与对情感的总结,回答出用抒情、温柔、优美的声音进行演唱。请学生推荐学生进行领唱,其余学生合唱。

  通过学生推荐学生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参与课堂活动。

  (三)巩固提高

  接下来是我的巩固提高环节,在这一环节,我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唱,之后请学生进行展示,我将会对学生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互评。

  这样设计可以打开学生想象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结合了新课标对学生评价多元化的要求。

  (四)小结作业

  最后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

  在作业设置上,我会请学生将本节课的歌曲表演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这样设计可以巩固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并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我将采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进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通过板书了解到本节课的重难点。

  音乐六年级下册《什么结籽高又高》优秀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唱出山歌风格的民歌。

  2、学习la、do、re及八分音符时值。

  3、编创与活动:曲调回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新歌教学

  1、初听范唱。

  听后学生回答。

  2、师:你能用动作表达一下吗?

  生:随音乐一起做放牛、赶牛、捡柴的动作。

  师: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表演吧。

  师生一起表演。

  3、师:你们可知道歌里唱的是哪里的小朋友呢?(四川)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四川儿歌《放牛山歌》。

  4、找出不认识的字进行识字教学。

  齐读歌词。

  5、跟着范唱轻唱歌词。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你能唱一唱吗?

  你还有哪一句不会唱?一起唱一唱。

  重点:1232|16|

  四梨又四耙罗

  唱准一音多字处。

  方法:采用教师范唱让学生跟唱。

  注意:“啥”“哟喂”等词都是四川的土语,所以在演唱是要注意地方语言的语调和语气。

  6、处理。

  再听范唱,学生听后回答:小朋友的心情为什么是喜悦的?(因为是他们自己参加劳动而获得丰收)

  师:你们会不会将喜悦的心情表达出来。用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和喜悦的心情演唱《放牛山歌》。

  7、视唱教学:

  出示321|2—|121|6—|

  学生读谱视唱。

  其余曲调采用跟唱法学习。

  三、音乐知识

  1、复习misolla边唱边用手势表示。

  学习ladore手势边唱边做。

  2、用手势唱准“6123456”各音的音高。

  从有规律的上行、下行到任意的手势位置唱。

  开展小组比赛:教师随意指一个音点一组学生唱,看哪一组学生唱的正确率高。

  3、将612变成不同时值的音符让学生唱。

  如:6—、6、6从而学习八分音符时值——“跑”。

  用圆点将歌谱中的“跑”点出来。

  四、编创与活动

  1、唱一唱第一组问答句,找一找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都是由什么音符组成的?

  (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

  2、教师唱第二个问句,请学生创作答句,提示:用已经学过的六个唱名和三种节奏进行。

  3、同桌之间相互问答。

  指明问答,其余学生进行,好的予以表扬。

  音乐六年级下册《什么结籽高又高》优秀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管弦乐曲《湖北小调》,通过对比理解湖北民歌《哪有闲空回娘家》,感受乐曲明快爽朗、富有浓郁民歌韵味的风格特征,体验乐曲描绘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2、学生通过分辨不同乐器来学会、熟悉主题旋律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并能用图形来表示。

  3、能够感受西洋管弦乐与民族器乐巧妙融合所带来的听觉体验。

  重点难点:

  1、通过聆听分辨乐器。

  2、感受音乐主题的重复及整首乐曲的民族风格。

  一、感受音乐

  1、特殊的师生问好。(要求:节奏准、有热情)

  师:同学们,你们好!我是周老师,很开心和同学们一起上音乐课。今天我想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跟大家问好,(出示ppt)我说“同学们啊”,你们说“诶”,我说“你们好啊”,你们说“好!”可以吗?师:我们一起用同样的方式来试试这一条吧!(出示第二条)

  师:①老师现在把这条问好的节奏改变一下,请你认真听。(师动作夸张一点)

  ②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③分角色问好

  师:你可以用刚刚问好的方式来说一说这句话吗?(出示第三条)

  总结:我感受到了你们的热情,现在我们正式开始上课啦!

  2、(4段)师随乐律动,生看清楚之后加入。

  师:老师会跟着音乐做出一些动作,请你在看清楚之后加入进来。

  3、提问:谁来说说我们刚刚做了哪些动作?(打响指、拍手、敲鼓)

  4、(1段)生随乐律动。

  【第一遍】师:接下来请你们跟着音乐律动一遍。

  【第二遍】师:接下来请你们再跟音乐律动一遍,请你们放松一点、大胆一点。

  5、(2段)请一个学生击鼓,师生合作拍手、打响指。

  师:你看清楚老师是怎样击鼓的吗?谁想来试试?(教会学生)请你当鼓手,其余的同学跟老师合作,老师来做打响指的部分,请你们做拍手的部分。(交换)

  6、在敲鼓的时候加入问好的节奏。

  师:同学们,你觉得在哪个地方可以加入之前我们问好的话呢?怎么问好的还记得吗?(回顾一下)我们跟着音乐来一遍吧!

  二、读童谣,学唱歌曲。

  7、(1段)生伴奏,师念童谣。

  师:同学们,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你觉得这段音乐最适合表现什么样的场景呢?(……)请你们用动作为老师伴奏,听老师给你来读一读这段童谣吧。请你边听边思考,这段童谣最适合表现什么样的场景。(劳动的场景)

  8、(1段)师生加上律动,合作读童谣。(要求:读出劳动的干劲和热情)

  师:这段童谣是人们在劳动的时候创造并演唱的。接下来你们不再是学生,我也不再是老师,我们都是在田地里干活的农民,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童谣吧。我来领,你们齐。请读出劳动的干劲和热情来。(交换)

  9、出示曲谱,介绍六连音。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读的这首童谣是一首安徽民歌,请看曲谱,谁能找出我们刚刚读的“一根单纱伙计啊,难搓绳啊,是的啊”这一句的乐谱呢?(念白部分)请你观察这句乐谱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我们要念得那么快呀?(……)曲谱中有一个弧线上写着一个数字6,这叫做六连音,表示在一拍内要将六个音均匀地念出来(完整)。

  10、揭示课题,师范唱。(无伴奏)

  师:这首歌的名字是由歌曲中出现得最多的两个字——“溜溜”得名,叫做《溜溜山歌》。山歌是我国汉族民歌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体裁,是人们在山野、田地劳动时即兴创造并演唱的歌曲,请听老师把这首歌给大家唱一遍。

  11、师生合作演唱。师用口口相传的方式教会学生歌曲、并把握好劳动时的情绪。

  师:(无伴奏)①我们一起把这首歌曲唱一遍吧,我来唱领唱部分,你们唱齐唱部分。

  ②师领生和,最后一句我们一起唱。(教会生唱好最后一句)

  ③生领师和,最后一句齐唱。(唱得不准的部分及时纠正)

  (2段伴奏,生站起来演唱)接下来我们跟着伴奏一起来演唱,第一遍我领你们和,第二遍你们领来我来和。注意最后一句都是齐唱。

  11、用安徽方言演唱念白部分。(生生合作)

  师:①同学们,这首歌曲是一首安徽的民歌,你们班上有没有安徽的同学呢?(没有)老师特意跟一个安徽的朋友学了一句安徽话,你听听。(念白部分)听出是哪句了吗?(师生学讲安徽话并合作用安徽话唱念白部分)

  ②接下来老师把大家分为两组,一组领,一组和,在念白部分用安徽方言来演唱。(伴奏)

  12、提出“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师:同学们,请看到乐谱,这首歌曲是有领唱和齐唱组成的。像这种一个人领唱,很多人齐唱,这种演唱方式你见过吗?你知道是什么演唱方式吗?(一领众和)“一领众和”这种演唱形式在我国汉族民歌“山歌”和“劳动号子”中经常运用。

  13、拓展:观看《小戏骨刘三姐》视频片段。

  师:①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看在广西民间盛传的歌仙刘三姐,他们唱山歌的情境。

  ②她们采用了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当然还有对唱。一般领唱的都是嗓子特别好并且领导力号召力很强的人。咱们班谁想来当一当这个领唱?

  14、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一首安徽民歌《溜溜山歌》,知道了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我国的民歌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它等待着同学们去聆听、去挖掘、去创造。希望同学们热爱民族音乐,热爱生活。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音乐六年级下册《什么结籽高又高》优秀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对吧?

  生:对。

  师: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3、(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 鸭子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 大船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 荷叶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 鸳鸯水面共白头。

  什么结果抱娘颈? 木瓜结果抱娘颈,

  什么结果一条心? 香蕉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包梳子? 柚子结果包梳子,

  什么结果披鱼鳞? 菠萝结果披鱼鳞。

  什么有嘴不讲话? 菩萨有嘴不讲话,

  什么无嘴闹喳喳? 铜锣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 财主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天下? 铜钱无脚走天下。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

  生:聪明,有智慧。

  师:是的,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毫不犹豫、对答如流。那么,片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

  生:对唱。

  师:很好,什么是对唱?

  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师表扬)

  4、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但是,当时有个恶霸地主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姐就提出了对歌比赛,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了斗争。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片断,大家一起观赏。

  5、(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斗争的片断。

  什么生来头戴冠? 中了状元头戴冠,

  大红锦袍身上穿。 大红锦袍身上穿。

  什么生来肚皮大? 莫公享福肚皮大,

  手脚不分背朝天。 见了皇上背朝天。

  丫鬟:老爷,头戴冠是大公鸡,肚皮大是老母猪呀!

  6、师:同学们都笑了,这段对歌的情绪怎样?

  生:风趣、幽默的,机智地骂了财主。

  生:滑稽的。

  师:很好,这是财主花了重金请来三位秀才与三姐对歌的场面,他们是秀才吗?

  生:不是,是蠢才。

  师:是的,是蠢才。知识来源于生活,他们死读书本,没有生活知识,结果丑态百出,刘三姐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众乡亲战胜了老财主。 生:财主为什么不让老百姓唱歌?

  师:这要从故事的开头说起:

  广西壮族歌手刘三姐被恶霸地主陷害落水,沿江漂流,幸被一老渔夫救起收留。三姐的哥哥刘二沿江寻找,好不容易才找到她。于是刘二兄妹与老渔夫一家住在一起,靠采茶、打猎为生。恶霸地主莫怀仁企图霸占茶山,他禁止姑娘们上山采茶,还妄想禁歌。三姐提出和莫怀仁对歌,如他能取胜,就可以禁歌。莫怀仁为赢得胜利,以重金请来三名秀才来对歌。结果大家也看到了,聪明的刘三姐凭自己的智慧把三名酸秀才斗得狼狈不堪。同学们,莫怀仁能善罢甘休吗?

  生:不能。

  师:是的,莫怀仁不甘心失败,又令爪牙把三姐抢到家里进行威逼利诱,三姐毫不屈服。老渔夫之子阿牛夜闯莫府,救出三姐。阿牛和三姐在生活中萌生了真挚的感情,他们用山歌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迁居到新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

  师:故事讲完了,老师要问你们,刘三姐是哪个民族的?

  生:广西壮族的。

  师:很好。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生:想。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音范唱)

  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听录音)。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中速、优美地、婉转地。

  生:委婉动听地。

  生:甜美柔和地。

  师:你们说的都非常正确,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象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音乐六年级下册《什么结籽高又高》优秀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喜欢聆听、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

  2、掌握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

  3、欣赏,初步感知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与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欣赏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四川民歌的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

  教具:

  多媒体、视频、音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民歌是什么?

  民歌是人民的歌、民族的歌,是真实反映劳动人民情感、生活的歌曲作品。民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至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它们是音乐文化的基础和源泉。

  2、民歌的分类。

  山歌、号子、小调。

  三、新课教学:

  1、欣赏《槐花几时开》。

  在中国的民歌中,“花”是一个最普遍的主题,其用法有三种:一是以花喻人,借花表法情爱;二是歌颂大自然,传授自然知识;三是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媒介,而花本身没有特定含义。

  我们今天这堂课从“花”出发,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欣赏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

  介绍“晨歌”,聆听歌曲,体验歌曲中富有地方特色的“啥子”的唱。

  “高高山上(哟)一树(喔)槐(哟喂),手把栏杆(舍)望郎来(哟),娘问女儿呀,你望啥子(哟喂)?(哎)我望槐花(舍)几时开(哟喂)。”

  xxxx年11月28日,时隔60年后,87岁的老人喻祖荣在宜宾市青年川剧团又唱起了由他本人改编的民歌《槐花几时开》。60年前,正是喻祖荣将一曲名叫《神歌》的宜宾民歌,改编为了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槐花几时开》,并最终传唱全国。

  2、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四川儿童上山砍柴时唱的歌。歌曲形式简单,乐观爽朗表达了儿童们热爱劳动、热爱山村生活的情感。按照不同的歌唱方法分类,它属于山歌中的矮腔山歌。其音乐清新质朴,旋律较自由。全曲音乐只有六度,句间大多一字一音,节奏明快;句尾常用自由延长音抒发情感,使音乐悠扬舒展。句间采用的衬词“罗儿”、“郎郎扯光扯”等,来自赶牛的吆喝声和锣鼓声,流露出歌者愉悦自得的心情,使这首山歌更加生动形象。衬词虽无实在意义,却起到更好表达山中樵夫豪迈、自由的性格特征。作曲家黎海英将它改编为独唱曲,歌唱家蔡绍序富有热情和浓郁四川乡土气息的演唱,使这首民歌成为音乐舞台上常用的曲目之一。我们能够在歌曲中感受到四川人民的热情与豪迈之情,感受歌曲旋律的热情、豪迈、自由。山里的樵夫每天都要上山砍柴,非常的辛苦,樵夫们唱着豪迈、热情的山歌,我们可以看出樵夫们身上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以此升华同学们对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通过学习民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感受了民歌的绚丽风采,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民歌是我们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的音乐,必须研究民歌,因为民歌是一切民族音乐的最丰富的源泉,让中国的花朵,香飘四方。

  音乐六年级下册《什么结籽高又高》优秀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放牛山歌》

  2、表演歌曲《放牛山歌》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放牛山歌》,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曲调欢乐、活泼,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表现了农村的牧童娃娃愉快劳动生活的欢乐情绪。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放牛山歌》,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放牛山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6、1、2三音进行练习)

  4、节奏练习:自选(结合学习作品的节奏进行)。

  二:新课学习:

  1、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复习《草原上》、边唱边表演

  谈话:通过唱这首优美抒情的歌曲,我们仿佛来到了辽阔的草原上,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曲,听听这首歌曲情绪是怎样的?它唱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听歌曲录音《草原上》;

  2)初听范唱 (听后学生回答)

  师引导学生用动作表(随音乐一起做放牛、赶牛、捡柴的动作)师生一起表演。

  3) 知道歌里唱的是哪里的小朋友呢?(四川)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四川儿歌《放牛山歌》

  4)竖笛演奏《放牛山歌》旋律

  5) 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演唱情绪

  6)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提醒学生注意音的长短)。

  2、简单表演歌曲《放牛山歌》

  1)边唱边即兴表演。

  2)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音乐六年级下册《什么结籽高又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相关文章:

高配置电脑为什么会卡09-26

高数学习小窍门10-14

专升本高数如何复习09-15

我的美丽不在高「精选2篇」03-19

比树高的蚂蚁作文10-30

《山就这么高》阅读答案01-13

高旗依靠吉他谱04-11

网络延迟高怎么办10-06

高数知识点梳理08-12

高数必考的定理归纳10-03